黃帝問曰:用鍼之服,必有法則焉,今何法何則。
歧伯對曰:法天則地,合以天光。
帝曰:願卒聞之。
歧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
是故天溫日明,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浮,故血易寫,氣易行;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泣,而衛氣沈。
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郭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郭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
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也。是以天寒無刺,天溫無疑。月生無寫,月滿無補,月郭空無治,是謂得時而調之。因天之序,盛虛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
故日月生而寫,是謂藏虛;月滿而補,血氣揚溢,絡有留血,命曰重實;月郭空而治,是謂亂經。陰陽相錯,真邪不別,沈以留止,外虛內亂,淫邪乃起。
帝曰:星辰八正何候。
歧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八正者,所以候八風之虛邪,以時至者也。四時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氣所在,以時調之也,八正之虛邪,而避之勿犯也。以身之虛,而逢天之虛,兩虛相感,其氣至骨,入則傷五藏,工候救之,弗能傷也,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
帝曰:善。其法星辰者,余聞之矣,願聞法往古者。
歧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鍼經也。驗於來今者,先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以候氣之浮沈,而調之於身,觀其立有驗也。觀其冥冥者,言形氣榮衛之不形於外,而工獨知之,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四時氣之浮沈,參伍相合而調之,工常先見之,然而不形於外,故曰觀於冥冥焉。通於無窮者,可以傳於後世也,是故工之所以異也,然而不形見於外,故俱不能見也。視之無形,嘗之無味,故謂冥冥,若神髣𨱰。
虛邪者,八正之虛邪氣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開,逢虛風,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見其形。
上工救其萌牙,必先見三部九候之氣,盡調不敗而救之,故曰上工。
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敗。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敗之也,知其所在者,知診三部九候之病脈處而治之。故曰守其門戶焉,莫知其情而見邪形也。
帝曰:余聞補寫,未得其意。
歧伯曰:寫必用方,方者,以氣方盛也,以月方滿也,以日方溫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內鍼,乃復候其方吸而轉鍼,乃復候其方呼而徐引鍼,故曰寫必用方,其氣而行焉。
補必用員,員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榮,復以吸排鍼也。
故員與方,非鍼也。
故養神者,必知形之肥瘦,榮衛血氣之盛衰。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
帝曰:妙乎哉論也。合人形於陰陽四時,虛實之應,冥冥之期,其非夫子孰能通之。然夫子數言形與神,何謂形,何謂神,願卒聞之。
歧伯曰:請言形,形乎形,目冥冥,問其所病,索之於經,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情,故曰形。
帝曰:何謂神。
歧伯曰:請言神,神乎神,耳不聞,目明心開,而志先,慧然獨悟,口弗能言,俱視獨見,適若昏,昭然獨明,若風吹雲,故曰神。三部九候為之原,九鍼之論,不必存也。
***[1]篇名八正神明論:篇名分成兩部分,八正:說明四時八正,日月星辰的變化對人體氣血虛實有影響。
神明:乃是說明上古高明的上工醫生的境界,就是能夠望神,能夠觀之冥冥(人體的氣血榮衛雖看不到,但上工獨知之),上工能夠感受到外在日之寒溫、月之虛盛、四時氣之浮沈對自己身體的細微影響規律,用之於別人也是立有驗。
因為上工能觀八正四時於自身影響,故能夠達望神明的境界,故本篇篇名為「八正神明論」。
***[2]本篇主旨與重點如下:
一、闡明四時八正對人體氣血盛衰、針刺補瀉的關係。
二、"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說明了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重要意義;同時指出了三部九侯的診斷價值,不但要注意外在的形征,更重要的要分析它的本質。
三、闡明針刺補瀉,必須掌握"方","圓"的關鍵;並指出更要注意病人形體的肥瘦和營衛氣血的盛衰,給以適當的治療。
四、指出診斷疾病,要把望、聞、問、切、四診結合陰陽四時虛實來加以分析,並要掌握到"形""神"的病變症狀。
黃帝問道:用針的技術,必然有他一定的方法準則,究竟有什麽方法,什麽準則呢?
岐伯回答說:要在一切自然現象的演變中去體會。
黃帝道:願詳盡的瞭解一下。
岐伯說:凡針刺之法,必須觀察日月星辰盈虧消長及四時八正之氣候變化,方可運用針刺方法。
所以氣候溫和,日色晴朗時,則人的血液流行滑潤,而衛氣浮於表,血容易瀉,氣容易行;氣候寒冷,天氣陰霾,則人的血行也滯澀不暢,而衛氣沉於裡。
月亮初生的時候,血氣開始流利,衛氣開始暢行;月正圓的時候,則人體血氣充實,肌肉堅實;月黑無光的時候,肌肉減弱,經絡空虛,衛氣衰減,形體獨居。
所以要順著天時而調血氣。因此天氣寒冷,不要針刺;天氣溫和,不要遲緩;月亮初生的時候,不可用瀉法;月亮正圓的時候,不可用補法;月黑無光的時候,不要針刺。
這就是所謂順著天時而調治氣血的法則。因天體運行有一定順序,故月亮有盈虧盛虛,觀察日影的長短,可以定四時八正之氣。
所以說:月牙初生時而瀉,就會使內臟虛弱;月正圓時而補,使血氣充溢於表,以致絡脈中血液留滯,這叫做重實;月黑無光的時候用針刺,就會擾亂經氣,叫做亂經。這樣的治法必然引起陰陽相錯,真氣與邪氣不分,使病變反而深入,致衛外的陽氣虛竭,內守的陰氣紊亂,淫邪就要發生了。
【陳擎文補註】
(1).本篇非常重要,因為它在講一個境界,那個是扁鵲才能到達的境界:「望神而知之」。這個是望診的最高境界,也是診斷的最高境界。
而且,本篇不但說明這個上工的境界的實際狀貌,它還把如何達到的方法也講出來了,所以說,本篇非常重要,大家要詳細看,反复看。
但這一篇,在歷代與現代,都不被重視,因此,個人在此特別做個補充註記,以此明之。
(2).這一篇為什麼重要?因為他在講兩個重點。
黃帝道:星辰八正觀察些什麽?
岐伯說:觀察星辰的方位,可以定出日月循行的度數。觀察八節常氣的交替,可以測出異常八方之風,是什麽時候來的,是怎樣為害於人的。觀察四時,可以分別春夏秋冬正常氣候之所在,以便隨時序來調養,可以避免八方不正之氣候,不受其侵犯。假如虛弱的體質,再遭受自然界虛邪賊風的侵襲,兩虛相感,邪氣就可以侵犯筋骨,再深入一步,就可以傷害五臟。懂得氣候變化治病的醫生,就能及時挽救病人,不至於受到嚴重的傷害。所以說天時的宜忌,不可不知。
【陳擎文補註】
(1).本段所言『以身之虛,而逢天之虛,兩虛相感,其氣至骨,入則傷五藏』,這裡乃是描述一個人是受到外在『星辰,日月,八方不正之氣』所共同影響的。
正因為是這樣內外交互作用的病理現象,因此黃帝內經認為,若想作為一個上工,『天時的宜忌,不可不知』。也都是對於內在小我,與外在大我的五行交互作用,就不能知道了。
***[1]《鍼經》:就是《靈樞經》。
***[2]髣𨱰:彷彿。
黃帝道:講得好!關於取法於星辰的道理,我已經知道了,希望你講講怎樣效法於前人?
岐伯說:要取法和運用前人的學術,先要懂得《針經》。要想把古人的經驗驗證於現在,必先要知道日之寒溫,月之盈虧,四時氣候的浮沉,而用以調治于病人,就可以看到這種方法是確實有效的。所謂觀察其冥冥,就是說榮衛氣血的變化雖不賢路於外,而醫生卻能懂得,他從日之寒溫,月之盈虧,四時氣候之浮沉等,進行綜合分析,做出判斷,然後進行調治。因此醫生對於疾病,每有先見之明,然而疾病並未顯露於外,所以說這是觀察於冥冥。能夠運用這種方法,通達各種事理,他的經驗就可以流傳於後世,這是學識經驗豐富的醫生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然而病情是不顯露在表面,所以一般人都不容易發現,看不到形跡,嘗不出味道,所以叫做冥冥,好像神靈一般。
虛邪,就是四時八節的虛邪賊風。正邪,就是人在勞累時汗出腠理開,偶而遭受虛風。正邪傷人輕微,沒有明顯的感覺,也無明顯病狀表現,所以一般醫生觀察不出病情。
技術高明的醫生,在疾病初起,三部九侯之脈氣都調和而未敗壞之時,就給以早期救治,所以稱為“上工”。“下工”臨證,是要等疾病已經形成,甚或至於惡化階段,才進行治療。所以說下工要等到病成階段才能治療,是因為不懂得三部九侯的相得相失,致使疾病發展而惡化了。
要明瞭疾病之所在,必須從三部九侯的脈象中詳細診察,知道疾病的變化,才能進行早期治療。所以說掌握三部九侯,好像看守門戶一樣的重要,雖然外表尚未見到病情,而醫者已經知道疾病的形跡了。
【陳擎文補註】
(1).就是這一段,一段被歷史忽略的重要文章。
本段非常重要,因為它在講一個境界,那個是扁鵲才能到達的境界:「望神而知之」。這個是望診的最高境界,也是診斷的最高境界。
而且,本段不但說明這個上工的境界的實際狀貌,它還把如何達到的方法也講出來了,所以說,本篇非常重要,大家要詳細看,反复看。
但這一段,在歷代與現代,都不被重視,因此,個人在此特別做個補充註記,以此明之。
(2).這一篇為什麼重要,因為他在講兩個重點。
當一個人能夠細微體會洞察到外在的太陽月亮星辰對人體營衛氣血的影響時,這個幽微物理世界的探索,不但是他開始能夠感知那個外人所看不到的營衛氣血世界,也是以此來望神而知之的基礎。當這個能夠被逐漸清楚感知後,後續也能夠用術數的公式來模擬它並計算。
所以,如果這個真的可以被體驗出來的話,那麼也表示那些歸藏易的算命術數公式,不只是古人的哲學化痴心妄想,而是建立在真實物理世界之感受而做的模擬陳述,這些術數,也就是遠古時代的物理課本、物理公式了。
(3).這就是我在其它篇章常常提到的:「黃帝內經不只是一門學術而已,它還是一項修練,它是須要實證的」。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因為中國的道家,是從黃帝內經開始的,它是道家的鼻祖,而道家從來就不只是一樣學術而已,它一直是以一種實證功夫而存在著,它是一項修練。
所以我們研究《黃帝內經》,如果只是把他當做是中醫看病的一種知識或技術而已,就好比如西醫之學問的話,那我們就是把《黃帝內經》看扁了,是以管窺之,小看它了。
黃帝內經養生觀與治病觀所牽連的層面太廣了,是從形而下到形而上,方方面面的總和,它是全人的教育,是探索宇宙真理(素)的深刻實踐,不只是光說不練的嘴上功夫,是我們歷代中醫把它狹義化了,它永遠不止是如此而已,遠遠超過我們想像。
是時候了,《黃帝內經》被蒙上歷史的塵埃已經數千年了,該是還他本來面目的時候了。
黃帝道;我聽說:針刺有補瀉二法,不懂得它的意義。
岐伯說:瀉法必須掌握一個“方”字。所謂“方”,就是正氣方盛,月亮方滿,天氣方溫和,身心方穩定的時候,並且要在病人吸氣的時候進針,再等到他吸氣的時候轉針,還要等他呼氣的時候慢慢的拔出針來。所以說瀉必用方,才能發揮瀉的作用,使邪氣瀉去而正氣運行。
補法必須掌握一個“圓”字。所謂“圓”,就是行氣。行氣就是導移其氣以至病所,刺必要中其#穴,還要在病人吸氣時拔針。
所謂“圓”與“方”,並不是指針的形狀。
一個技術高超有修養的醫生,必須明瞭病人形體的肥瘦,營衛血氣的盛衰。因為血氣是人之神的物質基礎,不可不謹慎的保養。
【陳擎文補註】
(1).本段最後一行,它再次強調:「故養神者,必知形之肥瘦,榮衛血氣之盛衰。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
要能夠望神而知之,前提就是要在下功夫養神,這個養神要能夠體會到很細微的各種外在因素對於人體氣血榮衛的微小改變。
(2).本段說到呼吸補瀉法:
_(A).瀉法:
時機:瀉必用方(正氣方盛,月亮方滿,天氣方溫和,身心方穩時)
進針:病人正『吸氣』時進針
捻針:等他『吸氣』時轉針
出針:等他『呼氣』時慢慢拔針
_(B).補法:
時機:補必用圓(圓就是行氣。導移其氣以至病所,刺必要中其穴)
進針:病人正『吐氣』時進針(本文未提到,但猜測而填空之)
捻針:等他『吐氣』時轉針(本文未提到,但猜測而填空之)
出針:等他『吸氣』時拔針。
【陳擎文補註】
《黃帝內經》在很多篇章都有提到手法補瀉(呼吸補瀉、針尖迎隨補瀉、疾徐補瀉),茲將之整理如下:
一、補瀉手法整理:
(A).補法輕柔和緩,注重由外到內將氣輸入(體靜);瀉法強勁有力,注重由內到外將氣引出(體動)。
(B).補法:進針『輕柔和緩進針,當患者吐氣時進針』,行針『心態安靜但若有似無』,針尖『隨順經絡』,留針『靜待氣至』,出針『氣至則快速出針,當患者吸氣時出針,急按針孔以防氣洩』。
(C).瀉法:瀉法時機『正氣方盛,月亮方滿,天氣方溫和,身心方穩時』,進針『病人正吸氣時進針,快速進針』,捻針『吸氣時捻針,用力捻針,搖大針孔』,針尖『迎逆經絡』,靜待得氣以排邪氣,出針『緩慢出針,當患者吐氣時出針,搖針擴大而出,不按針孔』。
二、與補瀉手法有關的內經經文
(A).《靈樞第一‧九針十二原》:「虛實之要,九針最妙,補瀉之時,以針為之。」
(B).補法:《靈樞第一‧九針十二原》:「徐而疾則實」。即慢慢進針,而快出針
(B).補法:《靈樞第一‧九針十二原》:「補曰隨之。隨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還,去如弦絕,令左屬右,其氣故止,外門已閉,中氣乃實」。
順經脈之氣,行針的動作緩慢輕微,若有若無,出針的動作輕盈迅疾。並於出針後速按針孔,以防氣洩。
(B).補法:《靈樞第三•小鍼解》:「追而濟之者,補也」......「徐而疾則實者,言徐內而疾出也」
(B).補法:《靈樞第七十三‧官能》:「補必用方……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靜,堅心無解,欲微以留,氣下而疾出之,推其皮,蓋其外門,真氣乃存」。
輕微轉針,緩慢納針,靜留針以候氣,快速出針,按壓其孔,以存真氣。
(B).補法:《素問第二十七‧離合真邪論》:「呼盡納針,靜以久留,以氣至為故,如待所貴,不知日暮。其氣以至,適而自護,候吸引針,氣不得出,各在其處,推闔其門,令神氣存,大氣留止,故命曰補」。
在病人呼氣時進針,進針後靜靜地候氣,氣至時要適當地守氣,吸氣時出針,按閉針孔,真氣乃存。
(B).補法:《素問第二十六•八正神明論》:「補必用員,員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榮,復以吸排鍼也。
補法必須,要在病人吸氣時拔針。
(C).瀉法:《靈樞第一‧九針十二原》:「疾而徐則虛」。快速進針,緩慢出針。
(C).瀉法:《靈樞第一‧九針十二原》:「瀉曰迎之。迎之意,必持而內之,放而出之,排陽出針,邪氣得洩」。
逆經脈之氣進針,擴大針孔,搖而出之。
(C).瀉法:《靈樞第三•小鍼解》:「迎而奪之者,寫也」......「疾而徐則虛者,言疾內而徐出也」
(C).瀉法:《靈樞第七十三‧官能》:「瀉必用圓,切而轉之,其氣乃行;疾而徐出,邪氣乃出;伸而迎之,遙大其穴,氣出乃疾」。
快速進針,用力捻針,搖大針孔,緩慢出針。
(C).瀉法:《素問第二十七‧離合真邪論》:「吸則內針,無令氣忤;靜以久留,無令邪佈;吸則轉針,以得氣為故;候呼引針,呼盡乃去,大氣皆出,故命曰瀉」。
在病人吸氣時進針,配合捻轉,呼氣時慢慢出針。
(C).瀉法:《素問第二十六•八正神明論》:「寫必用方,方者,以氣方盛也,以月方滿也,以日方溫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內鍼,乃復候其方吸而轉鍼,乃復候其方呼而徐引鍼,故曰寫必用方,其氣而行焉」。
瀉法要在正氣方盛,月亮方滿,天氣方溫和,身心方穩定的時候,並且要在病人吸氣的時候進針,再等到他吸氣的時候轉針,還要等他呼氣的時候慢慢的拔出針來。
黃帝道:多麽奧妙的論述啊!把人身變化和陰陽四時虛實聯繫起來,這是非常微妙的結合,要不是先生,誰能夠弄得懂呢!然而先生屢次說道形如神,究竟什麽叫形?什麽叫神?請你詳盡的講一講。
岐伯說:請讓我先講形。所謂形,就是反映於外的體征,體表只能察之概況,但只要問明發病的原因,再仔細診察經脈變化,則病情就清楚的擺在面前,要是按尋之仍不可得,那麽便不容易知道他的病情了,因外部有形跡可察,所以叫做形。
黃帝道:什麽叫神?
岐伯說:請讓我再講神。所謂神,就是望而知之,耳朵雖然沒有聽到病人的主訴,但通過望診,眼中就明瞭它的變化,亦已心中有數,先得出這一疾病的概念,這種心領神會的速度獨悟,不能用言語來形容,有如觀察一個東西,大家沒有看到,但他能運用望診,就能夠獨自看到,有如在黑暗之中,大家都很昏黑,但他能運用望診,就能夠昭然獨明,好像風吹雲散,所以叫做神,診病時,若一三部九候為之本原,就不必拘守九針的理論了
【陳擎文補註】
這邊講的是望診的各種境界,也是我們要追求的目標。
(1).望形:
望形有兩種,第一種望形,乃是雖然醫者眼睛還無法看出疾病所在,但是經由觸摸疼痛的部位,以及從經脈中來考察,就可以做出正確的診斷了。
第二種望形,有時候醫者眼睛一望,疾病突然現出原形,露出馬腳,但是去觸摸,卻沒有什麼跡象可尋。
(2).望神:
這個望神,就是神而知之,是非常神奇的。不須要聽患者的陳述,卻能夠心領神會的在內心看到到真實的病情,這個無法用言語形容,別人也無法看到無法體會,只有自己能夠昭然獨明。這個望神啊,要以三部九候為本源,若能這樣體悟,那麼《九針》的理論啊,就可以不必拘守了。
(3).這個望神講的很神奇,但是我猜先輩扁鵲就能夠做到望神的功夫。至於如何到達呢,似乎就在本篇前面段落歧伯所說的方法:
「法往古者,先知鍼經也。驗於來今者,先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以候氣之浮沈,而調之於身,觀其立有驗也。觀其冥冥者,言形氣榮衛之不形於外,而工獨知之,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四時氣之浮沈,參伍相合而調之,工常先見之,然而不形於外,故曰觀於冥冥焉。通於無窮者,可以傳於後世也,是故工之所以異也,然而不形見於外,故俱不能見也。視之無形,嘗之無味,故謂冥冥,若神髣𨱰」。
(4).當一個人能夠細微體會洞察到外在的太陽月亮星辰對人體營衛氣血的影響時,這個幽微物理世界的探索,不但是他開始能夠感知那個外人所看不到的營衛氣血世界,也是以此來望神而知之的基礎。當這個能夠被逐漸清楚感知後,後續也能夠用術數的公式來模擬它並計算。
所以,如果這個真的可以被體驗出來的話,那麼也表示那些歸藏易的算命術數公式,不只是古人的哲學化痴心妄想,而是建立在真實物理世界之感受而做的模擬陳述,這些術數,也就是遠古時代的物理課本、物理公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