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第二十四•血氣形志•無壓力閱讀版


  夫人之常數,太陽常多血少氣,

  少陽常少血多氣,

  陽明常多氣多血,

  少陰常少血多氣,

  厥陰常多血少氣,

  太陰常多氣少血,此天之常數。


  足太陽與少陰為表裏,少陽與厥陰為表裏,陽明與太陰為表裏,是為足陰陽也。手太陽與少陰為表裏,少陽與心主為表裏,陽明與太陰為表裏,是為手之陰陽也。


  今知手足陰陽所苦,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伺之所欲,然後寫有餘,補不足。

  欲知背俞,先度其兩乳間,中折之,更以他草度去半已,即以兩隅相拄也,乃舉以度其背,令其一隅居上,齊脊大椎,兩隅在下,當其下隅者,肺之俞也。

  得下一度,心之俞也。

  復下一度,左角肝之俞也,右角脾之俞也。

  復下一度,腎之俞也。

  是謂五藏之俞,灸刺之度也。

  形樂志苦,病生於脈,治之以灸刺。

  形樂志樂,病生於肉,治之以鍼石。

  形苦志樂,病生於筋,治之以熨引。

  形苦志苦,病生於咽嗌,治之以百藥。

  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

  是謂五形志也。

  刺陽明,出血氣,

  刺太陽,出血惡氣,

  刺少陽,出氣惡血,

  刺太陰,出氣惡血,

  刺少陰,出氣惡血,

  刺厥陰,出血惡氣也。


【翻譯】

  ***[1]篇名血氣形志:。

  ***[2]本篇主旨與重點如下:

  一、指出人體在生理情況下,六經氣血各有多少,此為臨證針刺補泄的依據之一。

  二、說明形志苦樂所造成的疾病各有不同,其治療方法亦宜區別。

  三、指出了五臟腧穴在背部的部位,並說明取穴的計算方法。

  ***[3]常數:指定數的意思。

  ***[4]苦:病苦,即疾病。

  ***[5]伺:這裡是診察的意思。


  人身各經氣血多少,是有一定常數的。

  如太陽經常多血少氣,少陽經常少血多氣,

  陽明經常多氣多血,少陰經常少血多氣,

  厥陰經常多血少氣,太陰經常多氣少血,

  這是先天稟賦之常數。


  足太陽膀胱經與足少陰腎經為表裡,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為表裡,足陽明胃經與足太陰脾經為表裡。這是足三陽經和足三陰經之間的表裡配合關係。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太陰心經為表裡,手三陽三焦經與手厥陰心包經為表裡,手陽明大腸經與手太陰肺經為表裡,這是手三陽經和手三陰經之間的表裡配合關係。


  現已知道,疾病發生在手足陰陽十二經脈的那一經,其治療方法,血脈雍盛的,必須先刺出其血,以減輕其病苦;再診察其所欲,根據病情的虛實,然後瀉其有餘之實邪,補其不足之虛。


【陳擎文補註】

  (1).《黃帝內經》許多篇章有提到六經氣血多少的規律,這些規律造成某些經絡適合針刺,某些經絡適合放血,例如:

  ☎《靈樞第六十五•五音五味》:「夫人之常數,太陽常多血少氣,少陽常多氣少血,陽明常多血多氣,厥陰常多氣少血,少陰常多血少氣,太陰常多血少氣,此天之常數也」。

  ☎《靈樞第七十八•九鍼論》:「陽明多血多氣,太陽多血少氣,少陽多氣少血,太陰多血少氣,厥陰多血少氣,少陰多氣少血」。

  ☎《素問第二十四•血氣形志》:「夫人之常數,太陽常多血少氣,少陽常少血多氣,陽明常多氣多血,少陰常少血多氣,厥陰常多血少氣,太陰常多氣少血,此天之常數」。

  ☎《靈樞第六十二•動輸》:「經脈十二,而手太陰、足少陰、陽明,獨動不休,何也?」

  ☎《針灸甲乙經、陰陽二十五人形性血氣不同第十六》有段經文在史崧的靈樞版本《靈樞第六十四•陰陽二十五人》並沒有放上去:「少陽多血,美鬚者陽明多血,此其時然也。夫人之常數,太陽常多血少氣,少陽常多氣少血,陽明常多血多氣,厥陰常多氣少血,少陰常多血少氣,太陰常多血少氣,此天之常數也」。

  ☎隋末唐初楊上善的《黃帝內經太素 卷第十·經脈之三》:「夫人之常數,太陽常多血少氣,少陽常多氣少血,陽明常多血氣,厥陰常多氣少血,少陰常多血少氣,太陰常多血氣,此天之常數也」。

  楊上善的解釋是:「手足少陰太陽多血少氣,以陰多陽少也。手足厥陰少陽多氣少血,以陽多陰少也。手足太陰陽明多血氣,以陰陽俱多穀氣故也。此又授人血氣多少之常數也」。

  ☎明朝徐鳳的《針灸大全》有首十二經氣血多少歌:「多氣多血經須記,大腸手經足經胃。少血多氣有六經,三焦膽腎心脾肺。多血少氣心包絡,膀胱小腸肝所異」。

  ☎其它的十二經氣血多少歌還有:「多氣多血惟陽明。少氣太陽厥陰同。二少太陰常少血。六經氣血要分明」。

  ☎其它的十二經氣血多少歌還有:「多氣多血惟陽明,少氣太陽厥陰經,二少太陰常少血,血虧行氣補其榮。氣少破血宜補氣,氣血兩充功易成,厥陰少陽多相火,若發癰疽最難平」。


  (2).因為這五篇的《黃帝內經》經文稍微有些出入,若將上述整理列出來做比較,如下表所示:

  太陽 少陽 陽明 厥陰 少陰 太陰
靈樞第六十五•五音五味 太陽常少氣多血 少陽常多氣少血 陽明常多氣多血 厥陰常多氣少血 少陰常少氣多血 太陰常少氣多血
靈樞第七十八•九鍼論 太陽少氣多血 少陽多氣少血 陽明多氣多血 厥陰少氣多血 少陰多氣少血 太陰少氣多血
素問第二十四•血氣形志 太陽常少氣多血 少陽常多氣少血 陽明常多氣多血 厥陰常少氣多血 少陰常多氣少血 太陰常多氣少血
《針灸甲乙經、
陰陽二十五人形性
血氣不同第十六》
太陽常少氣多血 少陽常多氣少血 陽明常多氣多血 厥陰常多氣少血 少陰常少氣多血 太陰常少氣多血
《黃帝內經太素
卷第十·
經脈之三》
太陽常少氣多血 少陽常多氣少血 陽明常多血氣 厥陰常多氣少血 少陰常少氣多血 太陰常多血氣

  可以發現,在三陽經部分的氣血規律寫法都是一樣的,但是在三陰經的氣血規律就出現明顯差異了。

  若再看看後代的那三首十二經氣血多少歌,結果發現裡面的說法又更亂了。

  那到底,哪一個才是對的呢?

  到底,這邊是歷代傳抄錯誤所造成的?

  亦或是猶如大部分學者所認為的《黃帝內經》不是出自一人之手,而是歷代很多人的拼湊文章?

  或是我在其它篇章所講的,《黃帝內經》在外流通的普及版,被該作者在很多地方加密了?

  哪一個才是對的呢?


  (3).首先,先不須去看後代的那三首十二經氣血多少歌,因為我認為後代中醫對於《黃帝內經》的理解有些地方有誤解。

  至於,大部分學者所認為的《黃帝內經》不是出自一人之手,而是歷代很多人的拼湊文章,針對這個觀點,就跟上面我對後代中醫的看法一樣,這裡面有太多的猜測與想當然爾的以管窺天。

  這是學者們的言論自由與性格慣性,但是一旦明白其動機的荒謬性,與因為無法深解意趣解而只好妄加猜測之必然,不須太過理會。

  我個人認為,能夠解答黃帝內經的,只有「黃帝內經與事實」。

  其它的史記、說文解字、後代中醫門派、中醫著作、現代西醫生理病理、學者看法、諾貝爾獎觀點、或是個人捕風捉影....都只是錦上添花,是旁邊的間接佐證,而非直接證據,可聽可不聽。

  更何況,中國歷代文獻中最早提到「六經氣血多少」一詞的就是《黃帝內經》,其它註解都是後人之論,不一定正確了。


  (4).我認為,《黃帝內經》在這裡有加密。


【陳擎文補註】

  (1).觀察六經的每一條經脈的氣血多少之用途,除了可以知道該經是否適合針刺或放血外,其實這與診斷(色診)息息相關:

  觀察毛髮生長的光澤,長度,稀疏茂密度,就可以知道該經的氣血狀態。

  觀察肌肉皮膚的光澤,飽滿瘦弱度,也可以知道該經的氣血狀態。

  觀察皮表皮膚反映的顏色光澤,也可以知道該經的氣血狀態。

  (2).這個規律的實際應用可以在以下幾篇看到示範:

  ☎《靈樞第六十五•五音五味》:

  黃帝曰:善乎哉!聖人之通萬物也,若日月之光影,音聲鼓響,聞其聲而知其形,其非夫子,孰能明萬物之精。是故聖人,視其顏色

  黃赤者,多熱氣,

  青白者,少熱氣,

  黑色者,多血少氣,

  美眉者,太陽多血;

  通髯極鬚者,少陽多血,

  美鬚者陽明多血,此其時然也。


  ☎《靈樞第六十四•陰陽二十五人》:

  在這一篇也有說明六經的氣血盛衰對所循行部位的毛髮與肌肉的影響:

  (A).嘴唇下,下巴的鬍鬚,是足陽明胃經所屬。

  嘴上邊的鬍子,是手陽明大腸經所屬。

  臉頰到耳旁鬢角的鬍鬚,是足少陽膽經所屬。

  眉毛,是足太陽膀胱經,與手少陽三焦經所屬。

  陰毛~臍毛~胸毛,是足陽明胃經所屬。

  小腿上的寒毛,是足少陽膽經所屬。

  腋下毛,是手陽明大腸經所屬。


  (B).嘴角的皺紋與肌肉,是足陽明胃經所屬。

  面部的肌肉,皺紋,是足太陽膀胱經所屬。

  下肢肌肉~到腳趾肌肉,足陽明胃經所屬。

  所以腳容易生凍瘡,腳無力舉高,腳怕冷,腳痿軟無力,腳有痺病,都是足陽明胃經所屬。

  外踝處的皮肉是足少陽膽經所屬。

  足跟的肌肉,足跟痛,腳容易抽筋,易轉筋,是足太陽膀胱經所屬。

  手魚際處的肌肉、寒涼溫暖,是手陽明大腸經所屬。

  手掌肌肉,是手太陽小腸經所屬。

  手臂肌肉,是手少陽三焦經所屬。


  (C).如果該經氣血旺盛,那麼毛髮光澤美麗,肌肉皮膚飽滿。

  如果該經氣少血多,那麼毛髮光澤美麗但不長,肌肉皮膚硬厚。

  如果該經氣多血少,那麼毛髮稀疏,肌肉皮膚薄軟。

  如果該經氣少血,那麼無毛髮,或乾枯稀少,肌肉皮膚乾枯瘦弱無肉。


  要想知道背部五臟俞穴的位置,先用草一根,度量兩乳之間的距離,再從正中對折,另一草與前草同樣長度,折掉一半之後,拿來支撐第一根草的兩頭,就成了一個三角形,然後用它量病人的背部,使其一個角朝上,和脊背部大椎穴相平,另外兩個角在下,其下邊左右兩個角所指部位,就是肺俞穴所在。

  再把上角移下一度,方在兩肺俞連線的中點,則其下左右兩角的位置是心俞的部位。

  再移下一度,左角是肝俞,右角是脾俞。

  再移下一度,左右兩角是腎俞。

  這就是五臟俞穴的部位,為刺炙取穴的法度。

  ***[1]形樂志苦:形,指形體;樂,這裡身體安逸;志,指精神;苦,這裡指精神苦悶。形樂志苦,指形體安逸而情志鬱苦的人。

  ***[2]熨引:古代治病的一種方法,主要是溫熨法。

  ***[3]百藥:指各種藥物。


  形體安逸但精神苦悶的人,病多發生在經脈,治療時宜用針炙。

  形體安逸而精神也愉快的人,病多發生在肌肉,治療時宜用針刺或砭石。

  形體勞苦但精神很愉快的人,病多發生在筋,治療時宜用熱熨或導引法。

  形體勞苦,而精神又很苦惱的人,病多發生在咽喉部,治療時宜用藥物。

  屢受驚恐的人,經絡因氣機紊亂而不通暢,病多為麻木不仁,治療時宜用按摩和藥酒。

  以上是形體和精神方面發生的五種類型的疾病。

  刺陽明經,可以出血出氣;

  刺太陽經,可以出血,而不宜傷氣;

  刺少陽經,只宜出氣,不宜出血;

  刺太陰經,只宜出氣,不宜出血;

  刺少陰經,只宜出氣,不宜出血;

  刺厥陰經,只宜出血,不宜傷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