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道代碼
EYE6
穴道名稱
肝區穴
彭靜山眼針療法穴道圖形
田維柱中華眼針穴道圖形
穴道功效
(a).【穴性】疏肝理氣,怯風明目,活血通經,行氣解鬱。
主治
(a).【現代臨床常用】:中風、頭痛、眩暈、痙病、癲病、厥證、積聚、膨脹、鬱證、脇痛、吐血、衄血、耳鳴、耳聾、驚恐、不寐、眼病等。
臨床應用與配伍
(a).【特效經驗—第1級特效處方:肝區穴雙向調整血壓】:針『雙肝區穴』可調整血壓,高者可降,低者可升,特效。
(b).【特效經驗—第1級特效處方:下焦區穴、肝區穴、腎區穴治遺尿、尿頻】:針『下焦區穴,肝區穴,腎區穴』治療遺尿或尿頻,特效。
(c).【有效經驗—第2級有效處方:肝區穴治目赤痛】:針『肝區穴』治療目赤痛,有效。
(d).【有效經驗—第2級有效處方:肝區穴+內睛明穴治目赤痛】:針『肝區配內睛明穴』治療近視,有效。
(e).【有效經驗—第2級有效處方:上焦區穴+肝區穴治電光性眼炎】:針『上焦區穴+肝區穴』治療電光性眼炎,有效。
(f).【有效經驗—第2級有效處方:肝區穴+上焦區穴治耳聾、耳鳴】:針『肝區穴+上焦區穴』治療耳聾、耳鳴,有效。
(g).【有效經驗—第2級有效處方:中焦區穴+肝區穴治腰脅痛】:針『中焦區穴+肝區穴』治療腰脅痛,有效。
(h).【有效經驗—第2級有效處方:肝區穴+膽區穴治膽道蛔蟲】:針『肝區穴+膽區穴』治療膽道蛔蟲,有效。
(i).【有效經驗—第2級有效處方:下焦區穴+肝區穴+腎區穴治月經不調】:針『下焦區穴+肝區穴+腎區穴』治療月經不調,有效。
(j).【臨床經驗—眼針療法有四種臨床實用取穴法】:眼針療法取穴有四種方法:(1).循經取穴法。(2).觀眼取穴法。(3).三焦病位取穴法。(4).臟腑辨証取穴法。
(k).【臨床經驗—眼針實用取穴法:循經取穴法】:此法乃是根據病位在哪一條經絡線上,就取那一經絡在眼針的相關穴道,或疾病所屬哪一條經絡,就取該經絡在眼針上的相關穴道。例如:『患者以膏肓痛為主訴,而病位在上臂及肩胛處,此處為手太陽小腸經所經過區域,故在眼針取小腸區穴』,又例如:『患者主訴頭痛,而且以後頭痛為主,並牽連到頸項,該處屬於足太陽膀胱經,故可取眼針的膀胱區穴』,又例如:『患者主訴頭痛,但以兩側頭痛為主,因為該處屬於足少陽膽經的循行部位,故可取眼針的膽區穴』,又例如:『患者主訴頭痛,而且以巔頂頭痛為主,此屬厥陰頭痛,因為巔頂是足厥陰肝經循行部位,故可取眼針的肝區穴來治療』
(l).【臨床經驗—眼針實用取穴法:臟腑辨証取穴法】:此法乃是根據目前中醫界普遍使用的臟腑辨証法,判別疾病所屬臟腑,而針刺眼針該區的穴道。例如:『患者主訴咳嗽喘促,臟腑辨証屬肺,故可針刺『肺區穴』。又例如『患者主訴心悸心煩,臟腑辨証屬心,故可針刺『心區穴』。又例如『患者主訴胃脘痛+噁心嘔吐,臟腑辨証屬胃,故可針刺『胃區穴』。又例如『患者主訴陽痿+腰膝痠軟無力+遺精,臟腑辨証屬腎,故可針刺『腎區穴』。
(m).【臨床經驗—眼針實用取穴法:觀眼取穴法】:此法乃是眼針早期被發明時,所依據的法則。此法乃是觀察患者的白睛,觀察在四周13個區域的眼睛血絡在哪一區的形狀最突出,顏色最明顯,即可針刺該區穴道。臨床上『觀眼取穴法常與臟腑取穴法配合使用』。另外,有一些疾病是無法分清屬於哪一經絡,也分不清病變部位,此時就可採取『觀眼取穴法』,看一區的脈絡形狀與顏色最特別,即可針刺該區。例如:『患者主訴全身疼痛,倦怠乏力,診斷這樣的患者,無法直接判斷病屬於哪條經絡,臨床取穴即可針刺『上焦區穴、中焦區穴、下焦區穴+眼睛白睛脈絡最特別的區域』。
(n).【臨床經驗—眼針實用取穴法:三焦病位取穴法】:眼針的三焦取穴,就是在『橫膈膜、肚臍』兩個地方畫兩個與地面平行的水平面,而將人體切割成『上、中、下』三份。橫膈膜以上屬『上焦』、橫膈膜至肚臍之間屬『中焦』、肚臍以下屬『下焦』。例如:『患者主訴頭痛、或項強、或不能舉臂、或咳嗽、或胸痛,這些都屬於上焦疾病,故都可針刺『上焦區穴』。又例如『患者胃痛、或脹滿、或脅痛、或腹痛腹瀉、或噁心嘔吐,這些都屬於中焦疾病,故都可針刺『中焦區穴』。又例如『患者主訴月經不調、或痛經、或下肢痛、或下肢痿軟無力、或腰骶痛,這些都屬於下焦疾病,故都可針刺『下焦區穴』。
(o).【臨床經驗—眼針實用取穴法:觀眼取穴法】: 人的白睛(球結膜)上可見隱約縱橫交錯的絡脈,正常人的絡脈纖細而不明顯,尤其是兒童的眼球,如果沒有生過大病,則白睛青白潔淨,看不出絡脈的分佈。若是生病以後,或由皮膚通過經絡而內傳到臟腑,或由臟腑外傳到皮膚,不論某一經或幾個經受病,都可以從眼白睛上顯露出來。經絡是通到全身的,十二經直接或間接的都與眼睛有聯繫。經絡在周身其他部位為肉眼所不能見,但球結膜是半透明的,其所分佈的絡脈一經加深即很容易看到,而且一經出現,其殘痕與生長存,就象肺結核愈後鈣化點似的永遠存在。從而有些病人扒開眼睛即可見幾個經脈都有異常的絡脈。經總結,歸納出白睛絡脈有七種形狀和八種顏色。(一)絡脈的形狀:絡脈的出現有七種形狀:(1).根部粗大:由白睛邊緣處絡脈粗大,漸向前則逐漸變細。此種形狀多屬於頑固性疾病。(2).曲張或怒張:絡脈出現曲張,由根部延伸,中間轉折曲張,以至於怒張。為病勢較重。 (3).延伸:絡脈由某一經區傳到另一經區,則出現延伸現象。例如左眼腎區向下焦延伸。可以有兩種情況,一為由腎病傳入下焦;二為此種下焦的疾病(例如腰腿疼痛,生殖、泌尿系統疾病)是由腎經而起,病源在腎。如果絡脈雖由腎區向下焦延伸,但其根部絡脈較濃,是\說雖傳入下焦而腎病未愈。反之如由腎區向下焦延伸,其腎區根部形色俱淡,是說病已傳入下焦,但腎經的疾病已漸減輕。其他各經,依此類推。(4).分岔較多:此種現象多出現在眼球上部,眼球下部亦有時出現。說明病勢不穩定而容易變化。(5).隆起一條:多屬六腑的病。觀眼識病,因鞏膜與結膜的絡脈深淺不同,五臟的病多出現於深層,好像絡脈在玻璃板下面。六腑的病多在上層,好像在玻璃板的上面似的。(6).模糊一小片:此種絡脈多發生在肝、膽區,肝鬱症、膽結石症往往出現之。(7).垂露:寫毛筆字講『懸針、垂露』。白睛絡脈下端象垂著一顆露水珠似的。如見於胃腸,多屬蟲積。見於其他經,多屬鬱症。(二)絡脈的顏色:白睛上絡脈的色澤,基本是紅色,但有濃淡明暗之不同。從這些不同的色澤可以看出病程長短,寒熱虛實,預後轉歸,病情變化,可作為診斷及觀察療效的參考。(1).鮮紅:絡脈鮮紅,為新發病。屬於實熱,病勢正在發展。(2).紫紅:說明病為熱盛。(3).深紅:主于熱病而病勢加重。(4).紅中帶黑:主於熱病入裏。(5).紅中帶黃:為病勢減輕的現象。(6).絡脈淡黃:望面色隱隱微黃是胃氣旺盛為疾病將愈的面色。白睛上出現絡脈顏色淡黃亦為病勢將愈的現象。(7).絡脈淺淡:是氣血不足,屬於虛證或寒證。虛證氣血不足,寒證氣血凝滯,絡脈的顏色淺淡。(8).絡脈暗灰:白睛上絡脈暗灰,屬於陳舊性病灶,症狀早已痊癒,但經絡在白睛上的痕跡永不消失,其顏色是暗灰的。然而由暗灰轉為淡紅是其舊病復發徵兆。
臨床實用度
(a).常用穴。
(b).實用度:★★★★★。
臨床醫案與統計數據
(a).【〈山西中醫〉1989年第5卷第1期‧朱江 王昱 王蕾‧高血壓療效觀察】:(1).治療方法:各區穴均在眼眶外2分處,使用5分毫針,用左手拇指保護眼球,沿皮水平進針。進針方向為順著或逆著穴區排列順序進針。留針5~10分鐘,出針時用棉球按壓以防出血。每日針一次,一療程為10次。(2).療效標準:顯效:血壓明顯降低,症狀減輕。好轉:血壓有所降低。無效:無變化。(3).結果:即刻結果:4例中,顯效2例,佔50%;好轉1例,佔25%;無效1例,佔25%。總有效率佔100%。(4).總結:眼針治療疼痛性疾病即刻總有效率為53%,一療程後總有效率為95%;眼針治療偏癱即刻有效率為86%,一療程後總有效率為100%;眼針治療高血壓即刻總有效率為75%;一療程後總有效率為100%。
(b).【彭靜山眼針療法‧眼針對6種中醫疼痛性病症442例的臨床療效總結】:頭痛、肩痛、胃脘痛、脅痛、腰痛、腿痛等是針灸臨床上的常見病症,臨床統計總結了對上述6種疼痛性病症的眼針治療情況。臨床資料442例中,頭痛71例,肩痛63例,腰痛109例,腿痛83例,胃脘痛與脅痛23例,腰腿痛93例,其中,男性240例,女性202例。20歲以下7例,21~30歲94例,31~40歲95例,41~50歲115例,51~60歲101例,60歲以上30例。療效標準:『治癒:患者自覺疼痛症狀消失,壓痛陰性伴隨症狀改善,完全能適應正常生活及工作。顯效:患者自覺疼痛症狀明顯緩解,壓痛明顯減輕,伴隨症狀明顯好轉,基本能適應正常生活及工作。好轉:患者自覺疼痛症狀減輕,伴隨症狀有所改善,但正常生活與工作受限。無效:患者自覺疼痛及伴隨症狀無改變或改變甚微』。治療結果證明,眼針對『腿痛有效率為96.6%、肩痛有效率為96.8%、腰(腿)痛有效率為96.7%、腰痛有效率為91.7%。對頭痛有效率為87.3%,對胃脘痛(脅肋痛) 有效率為82.6%』。所以眼針對『肩痛、脅痛、腰痛、腿痛』較有效。對『頭痛、胃脘痛(脅肋痛)』療效則次之。總有效率為94%,統計學處理表明,眼針對不同的疼痛病症有顯著差異。統計學處理表明,不同病程其療效也有顯著差異,其中病程在六個月以內者為佳,超過二年以上者較差。療效總結也發現,眼針止痛療效迅速,442例患者中,經眼針治療,1~3次後疼痛緩解者占多數,經10次治療後,大部分疼痛病症均有不同程度的臨床改善。
(c).【中國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王濟華 楊海鷗‧眼針治療膽絞痛‧122例臨床分析‧中醫藥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1987】:本研究自1984年10月至1986年11月間對確診的122例膽石症,伴發膽絞痛而進行250人次眼針治療,其中女性為99例,男性221例,除7例為肝內結石,6例為總膽管結石外,其餘均為膽囊結石,年齡最大為82歲,最小為30歲。本組病例均係突然發作膽絞痛時,以眼針治療均可獲得明顯緩解絞痛的效果,經觀察一般在進針後2~5分鐘即獲效。經統計5分鐘內即獲效者佔62.4%,好轉者佔35.6%,僅2%屬無效;48小時內對全部患者進行隨訪,63.6%疼痛未見有復發,仍有輕痛者佔19.6%,疼痛仍然發作者佔16.8%。治療方法:(1).取穴:眼針四區(肝膽區)、五區(中焦區),雙側。(2).針刺方法:30號5分毫針,在眶緣外二分處沿皮刺,毋須用提插捻轉手法,深度不可刺到骨膜,嚴防局部出血,左眼用補法,右眼用瀉法(向順時針方向進針為補法,向逆時針方向進針為瀉法)。(3).留針時間5分鐘左右。我們選擇30例膽絞痛者,單純以阿托品,654~2,並用杜冷丁肌注,或靜脈內滴注奴佛卡因或杜冷丁作對比,發現單純以西醫方法控制疼痛最短時間需要9分鐘,最長時間需要55分鐘,平均需要20分鐘才能控制絞痛。從本組資料表明,眼針治療膽絞痛療效遠較單純西藥為快,故不失為處理膽絞痛的一種新方法。在本組治療中有30例,經眼針治療後在一個月內未有類似發作,這些病員可能為稠厚粘液團塊,或來自膽囊內膽泥進入膽管囊而引起絞痛,主要是由於膽道內壓力突然增高,或同時伴有奧狄氏括約肌痙攣或膽管本身過度蠕動所引起;經眼針治療後調節了奧狄氏括約肌的收縮功能,在有些病例可能這些粘液團塊或膽泥、小結石已促使其從膽囊管排出,故症狀迅速得到緩解。但對某些患者則治療無效,可能為結石較大而難以從膽囊管或膽總管排出,或膽囊管或膽總管本身已存在解剖上的異常,或內壁增厚,管周纖維組織瘢痕化等,這些機械因素顯然難以通過解疼止痛或調節奧狄氏括約肌功能而予以消除,故治療效果較差。從本統計資料表明,眼針治療膽絞痛,止痛效果明顯,臨床應用簡便,安全可靠,易於推廣。從這個意義上說:眼針治療有預防其向重症膽管炎(A、C、ST)方向發展的作用。
(d).【〈山西中醫〉1989年第5卷第1期‧朱江 王昱 王蕾‧看眼穴、探眼穴、探耳穴的診斷正確度觀察】:看眼穴、探眼穴、探耳穴與病症之間完全一致率分別為:75%、82%、64%;與疼痛性疾病病位之間完全一致率分別為:76%、75%、73%;與偏癱部位之間完全一致率分別為75%、67%、62%;看眼穴與探眼穴之間完全一致率為50%(即65%以上穴位相符合);看眼穴與探耳穴之間完全一致率為33.5%;探眼穴與探耳穴完全一致率為45%。
特效配穴
(g).【肝區穴+上焦區穴,治耳聾、耳鳴,80%有效】
(h).【中焦區穴+肝區穴,治腰脅痛,80%有效】
(i).【肝區穴+膽區穴,治膽道蛔蟲,80%有效】
(j).【下焦區穴+肝區穴+腎區穴,治月經不調,80%有效】
(a).【肝區穴,雙向調整血壓,95%特效】
(b).【下焦區穴+肝區穴+腎區穴,治遺尿、尿頻,95%特效】
(c).【肝區+膽區+中焦區,治膽結石、膽絞痛‧95%特效】:以眼針治療一般在進針後2~5分鐘即獲效可明顯緩解絞痛,經觀察。經統計5分鐘內即獲效者佔62.4%,好轉者佔35.6%,僅2%屬無效。發現眼針比單純以西醫方法還要好,西藥注射控制疼痛最短時間需要9分鐘,最長時間需要55分鐘,平均需要20分鐘才能控制絞痛。
(d).【肝區穴,治目赤痛,80%有效】
(e).【肝區穴+內睛明穴,治目赤痛,80%有效】
(f).【上焦區穴+肝區穴,治電光性眼炎,80%有效】
有效案例
(a).【彭靜山醫案‧中風偏癱‧心區肝區上焦區下焦區】:(患者)代XX 男 50歲 遼寧日報杜排字工人,1976年10月8日來診。(主訴):左側上、下肢不能活動已三天。先是上肢運動不靈,逐漸下肢也不好使,繼則半身偏癱,小便失禁。經瀋陽市某醫院診斷為腦血栓形成。(診見):神志尚清楚,能說話。面色赤,舌赤,脈弦。血壓200/110毫米汞柱,左側上、下肢運動功能零級。左關脈獨盛,病因為肝陽上亢,經絡受阻,運動失靈。「伸而不屈,其病在筋。肝主筋」,肝陽盛則陰虛,肝主藏血,血不能養筋,故弛緩而不能動。「肝脈絡陰器」,故小便失禁。看眼則肝及下焦區均有深赤色的絡脈出現。(診斷):中風偏癱。(治療):『眼針取雙心、肝區、左側上、下焦區』,沿經區界限橫刺至皮下。(效果):『針刺十分鐘後,起針。血壓160/80毫米汞柱。左側上、下肢均能抬起,由別人扶著可以走路』。(第二次來診),仍然扶著走進診室,小便已能控制。左腿抬高試驗,抬高20釐米。針刺雙側上、下焦區,起針後抬腿至40釐米,上肢可抬與乳平,自己蹲下,能站起來,不需扶著自己能走路。以後逐漸好轉,至11月22日,左半身運動已恢復,回家休養。後來《遼寧中醫雜誌》編輯室去人隨訪已痊癒。
(b).【彭靜山醫案‧鬱熱腰痛‧肝區穴】:(患者):李XX 女 67歲 瀋陽市和平區和平大街三段三里四之三號,1975年5月3日邀診。(主訴):有肺心病、風濕症史。十餘日前,發生腰痛,不能翻身和坐立,只好跪伏枕上,聳臀呻吟。痛苦萬狀,服藥無效,度日如年。(診見):精神疲倦,面色深赤,舌苔黃厚,脈來沉數,左關有力。訴說大便7、8日一次,便如羊糞。看眼雙肝區絡脈曲張,顏色紫紅。(辨證):面赤舌黃,便燥,脈來沉數,症屬胃熱,左關有力,主於肝鬱。詢間其家屬言平素性情急躁,肝鬱日久,移熱於下焦,肝脈絡陰器,導致大便燥結,熱無由出,鬱阻經絡。肝主筋,故腰痛體縮,只好跪伏。(診斷):鬱熱腰痛。(治療):『針雙眼肝區』。(效果):針刺入後,疼痛頓止。留針五分鐘起下,當即坐起,痛苦全失,笑逐顏開。我辭別出來,其人健談,邊送邊談,口若懸河,直送到大門外,走路如常,含笑向吾車揮手不已。觀察6年,並未復發。
(c).【彭靜山醫案‧高血壓‧雙肝區】:(患者):吳XX 男 38歲 瀋陽中捷友誼廠工人,1975年12月26日來診。(主訴):高血壓2年餘,服用中西藥物維持。(診見):神疲,面黃形瘦,食少,消化不佳,脈來沉而無力,右關更明顯。屬於胃虛形高血壓。血壓150/108毫米汞柱。採用看眼取穴,其肝區脈絡最為明顯。(診斷):高血壓。(治療):『眼針直刺其雙肝區』。(效果):血壓下降為140/90毫米汞柱。治療11次,血壓穩定在128/90毫米汞柱。追蹤觀察,一直未再復發。
(d).【彭靜山醫案‧高血壓‧雙肝區】:(患者):鄭XX 男 50歲 瀋陽市建設局職工,1976年10月18日來診。(主訴):患高血壓5年,經常頭暈目眩、眼乾。左眼角膜白斑,右為義眼。(診見):神清,面赤,舌質紅少有白黃苔,脈弦,左關明顯。血壓170/100毫米汞柱。(診斷):高血壓。(治療):『採用太淵脈刺,針體微顫』。(效果):起針後量血壓為156/90毫米汞柱。(二診):復診時血壓為160/100毫米汞柱。因其脈弦,改用眼針刺其雙肝區,留針10分鐘,血壓下降為150/98毫米汞柱。(三診):主訴症狀減輕,頭目清明,精神清爽。血壓120/80毫米汞柱。仍刺雙肝區,術後血壓無改變。經驗證明,凡血壓在正常範圍內時,針刺後亦不再降。(四診):血壓150/90毫米汞柱,按年齡計算,仍在正常範圍,故無任何症狀。再針眼肝區,針後血壓則為130/90毫米汞柱。(經驗):眼針療法,對義眼也一樣有效。因為經脈以眼為集散之地,必通過眼眶。眼球雖無,而其經脈分布尚無改變,故針刺亦有效。
(e).【彭靜山醫案‧高血壓‧雙肝區】:(患者):溫XX 男 51歲 瀋陽第三鑄造廠工人,1975年12月4日來診。(主訴):去年患高血壓,經針灸治癒。經過年餘,於今年8月復發,頭目眩暈脹悶,精神恍惚不安。曾用針灸治一療程,效果不顯,改服降壓片,血壓可以暫下降,但眩暈不除,來診時己服降壓片。(診見):體壯,面色赤,舌有黃苔,六脈弦數,左關尤甚。(辨證):乃係肝陽上亢,引起上述症狀。看眼雙肝區絡脈均有赤色怒張,與脈症相符。(診斷):眩暈(肝陽上亢)。(治療):『眼針取雙肝區。直刺』。(效果):針前血壓158/110毫米汞柱,針後140/100毫米汞柱,囑其停服降壓片。(二診):主訴治療以後,頭目清爽,但因未服藥,今又有症狀出現。測量血壓及眼針前後情況:術前血壓170/95毫米汞柱,刺眼雙肝區後,血壓140/90毫米汞柱。留針15分鐘,起針後血壓135/85毫米汞柱。患者自述,症狀消失。(後診):繼續治療7次,血壓不再上升。囑其注意調攝。6個月後,通信隨訪,未復發。
(f).【彭靜山醫案‧右肩痛‧眼針循經取穴,刺右上焦區】:(患者):常XX 男 59歲 瀋陽市電車公司工人,1975年4月22日來診。(主訴):兩個月前,開會時以右手支頤,忽然抖動一下,遂開始肩痛,用過體針、芒針,效果不佳。現在肩胛痛較重。(診見):神清面黃,舌無苔,脈來沉遲,看眼各區,無明顯變化。右臂前伸、後伸均引起劇痛,運動受限,右手不能摸到左頤。肩後三焦經有壓痛。(辨證):脈來沉遲,症屬裡寒,表裡臟腑,無線索可尋。用經絡辨證,屬於三焦經病,看眼卻無改變,因支頤過久,不變換體位,屈肘低肩,壓迫經絡,三焦經脈受阻則產生反射,故右肩抖動一下而開始疼痛。(診斷):右肩痛。(治療):『眼針循經取穴,刺右上焦區』。(效果):5月10日4診。主訴經過3次眼針,疼痛大減,右手可以摸到左頤,運動逐漸靈活。。(變化):因其痛點轉移大腸經,針刺右眼大腸區。5月19日7診。主訴眼針6次,疼痛全止,只覺右肩筋緊,屈伸受限。臟腑辨證,肝主筋,肝臟適居右脅。採用右眼肝區,針後右肩鬆快,屈伸自如
(g).【彭靜山醫案‧蕁麻疹‧雙心區直刺,右肝區橫刺】:(患者):趙XX 女 40歲 瀋陽市食品公司衛生所醫生,1977年5月4日來診。(主訴):三年來被蕁麻疹困擾,纏綿不癒。受涼即起,瘙癢異常,不起時很少,久治不效。(診見):神清,面色黃白,舌有白苔,六脈細數。看眼『雙心區、右肝區』均有明顯赤絡。蕁麻疹正在發作,皮膚有劃紋痕。(診斷):蕁麻疹。(治療):眼針取『雙心區直刺,右肝區橫刺』。(效果):針後約2分鐘,蕁麻疹消失,瘙癢全止。5月5日又針1次,未起蕁麻疹。兩月後隨訪蕁麻疹未犯。
註明資料所在網站
本針灸資料來自於『台灣國科會課題,當代中醫針灸的數位典藏計畫』,計畫主持人為陳擎文老師,原始資料網址:http://tung.dwu.edu.tw/acupuncture,任何商業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出版或發行本網站內容,或進行其它的商業行為。
注意與禁忌
(a).【禁忌症】:除了『病勢垂危,搶救期間,精神錯亂,氣血虛脫已見絕脈者外』,皆可使用眼針療法。
(b).【不用症】:對於『震顫不止,躁動不安,眼瞼肥厚(俗名肉眼胞)者』,不建議使用眼針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