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問曰:醫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歧伯對曰:地勢使然也。
故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鹹,皆安其處,美其食,魚者使人熱中,鹽者勝血,故其民皆黑色踈理,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從東方來。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處,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強,其民不衣而褐薦,其民華食而脂肥,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生於內,其治宜毒藥,故毒藥者,亦從西方來。
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從北方來。
南方者,天地所長養,陽之所盛處也,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緻理而赤色,其病攣痺,其治宜微鍼,故九鍼者,亦從南方來。
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蹻,故導引按蹻者,亦從中央出也。
故聖人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異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體也。
***[1]篇名異法方宜論:異法:不同的治療方法。方宜:若地方環境不同,其治療也要變化採用適宜的方法(因地制宜)。本篇的主旨在說明若地方環境不同,那麼人們的生活風俗習慣也就會不同,那麼所造成的體質也會不同,因而在治療方法上也就要不同,必須因地制宜,各有所異。本篇首先分析五方地勢、地形、地質、氣候、物產等各自的特點,引出五方居民逐漸形成的不同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狀況,在各自不同的地理環境和生活習慣的長期作用下,其體質也形成差異,所患的常見病、多發病亦不同,因而五方所發展起來的治療方法也各具特色,體現了因地制宜的治療原則。故篇名取名為異法方宜論。
***[2]本篇主旨與重點如下:
一、說明東、南、西、北、中央五方的地理環境、自然氣候的差異,以及生活習慣的不同,對人體生理活動和疾病發生的影響。
二、指出醫生臨床上要瞭解病情和掌握治療大法,必須結合具體情況,因地、因人制宜。
***[3]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始生,謂開始生發。因東方法春,故生發之氣自東開始。
***[4]美其食:對所食之物滿足和喜愛。
***[5]魚者使人熱中:張隱庵:“魚性屬火,故使人熱中。”熱中即熱盛於內。王冰注:“多飲數溲,謂之熱中。”
***[6]鹽者勝血:《靈樞第五十六•五味》中說:“咸入於胃,其氣上走中焦,注於脈則血氣走之。血與鹹相得則凝。”勝血,即傷血,令血脈凝澀。
***[7]其病皆為癰瘍:熱盛於內,且血脈凝澀不利,則易致熱壅營血,逆郁於肉腠而發癰瘍之病。皆,應作多發、易發理解。
***[8]天地之所收引:收,收斂;引,引急。系秋天多燥之氣象。張隱庵說:“天地降收之氣,從西北而及于東南。”
***[9]陵居:依山陵而居。王冰:“居室如陵,故曰陵居。” 不衣而褐薦:褐指毛布;薦指草席。指披毛布鋪草的生活習慣。
***[10]華食而脂肥:張隱庵注:“華,濃厚也,謂酥酪膏肉之類,飲食華厚,故人多脂肥。”
***[11]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生於內:因為人處於水土剛燥多風之域,多食肉類,致腠理密固,肌膚豐厚,身形健壯,故外邪不易侵入。病由飲食七情等內因導致的為多。
***[12]毒藥:作用於人體,有一定反應的藥物。古人泛指用以攻邪的內服藥物。張景嶽:“毒藥者,總括藥餌而言,凡能除病者,皆可稱為毒藥。"
***[13]天地所閉藏之域:嚴寒天氣以北方為尤甚,常應冬令閉藏之象,故稱為閉藏之域。《類經》:“天之陰在北,故其氣閉藏,在時則應冬。”
***[14]樂野處而乳食,臟寒生滿病:北方之人喜遊牧生活,多食牲畜之乳。乳性甘涼,生飲則涼而且凝。寒凝于內易傷中土之陽,妨礙脾胃的運化功能而致脹滿發生。以寒傷中陽故曰臟寒。
***[15]其治宜灸焫:焫(ruò),即用艾火治病的灸法。北方氣候寒冷,人宜陽氣內固。若中陽不振而寒氣內乘,治宜灸法以溫熱助陽。直接收祛寒之效。
***[16]嗜酸而食胕:胕,與腐字同。謂經常吃酸味,及發酵製成的食品。這與南方的氣候物產有關。
***[17]致理:指皮膚腠理密緻。
***[18]其病攣痹,其治宜微針:南方氣候熱,地勢低而多濕,人處其間且又多食酸,酸味收斂,令腠理緻密,使濕熱蘊聚而不泄,則易內著筋脈而生攣痹。傷筋則攣,傷脈則痹。治宜針刺以通脈絡。微針,為《靈樞經》所載九針之一,即毫針,主治痛痹。見《靈樞第一‧九針十二原》。
***[19]九針:九種針具,各不同形,各有不同作用。見《靈樞第一‧九針十二原》。
***[20]其民食雜而不勞:張隱庵注:“四方輻輳,萬物會聚,故民食紛雜。”中央指四方之中,當地居民受四方之物供給。
***[21]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地平多濕,人又不勞四體,致體弱陽虛易傷于濕而成痿厥,體弱易感外邪而生寒熱。
***[22]導引按蹻:導引:搖動肢節筋骨。目的是通導血脈,舒引陽氣。按蹻:按摩皮肉,搖動手足。導引按蹻,相當於氣功推拿等療法。
***[23]雜合以治:掌握所有的治病方法,以用來治療。
***[24]得病之情:張隱庵注:“知病之因于天時,或因於地氣,或因人之嗜欲,得病之因情也。”就是既要瞭解病因,也要掌握病機,並全面的瞭解各方面的因素,綜合分析,才能正確地認識病情。
黃帝問道:醫生醫療疾病,同病而採取各種不同的治療方法,但結果都能痊癒,這是什麽道理?
岐伯回答說:這是因為地理形式不同,而治法各有所宜的緣故。例如東方的天地始生之氣,氣候溫和,是出產魚和鹽的地方。由於地處海濱而接近于水,所以該地方的人們多吃魚類而喜歡鹹味,他們安居在這個地方,以魚鹽為美食。但由於多吃魚類,魚性屬火會使人熱積於中,過多的吃鹽,因為鹹能走血,又會耗傷血液,所以該地的人們,大都皮膚色黑,肌理松疏,該地多發癰瘍之類的疾病。對其治療,大都宜用砭石刺法。因此,砭石的治病方法,也是從東方傳來的。
西方地區,是多山曠野,盛產金玉,遍地沙石,這裡的自然環境,象秋令之氣,有一種收斂引急的現象。該地的人們,依山陵而住,其地多風,水土的性質又屬剛強,而他們的生活,不堪考究衣服,穿毛巾,睡草席,但飲食都是鮮美酥酪骨肉之類,因此體肥,外邪不容易侵犯他們的形體,他們發病,大都屬於內傷類疾病。對其治療,宜用藥物。所以藥物療法,是從西方傳來的。
北方地區,自然氣候如同冬天的閉藏氣象,地形較高。人們依山陵而居住,經常處在風寒冰冽的環境中。該地的人們,喜好遊牧生活,四野臨時住宿,吃的是牛羊乳汁,因此內臟受寒,易生脹滿的疾病。對其治療,宜用艾火炙灼。所以艾火炙灼的治療方法,是從北方傳來的。
南方地區,象自然界萬物長養的氣候,陽氣最盛的地方,地勢低下,水土薄弱,因此霧露經常聚集。該地的人們,喜歡吃酸類和腐熟的食品,其皮膚腠理緻密而帶紅色,易發生筋脈拘急、麻木不仁等疾病。對其治療,宜用微針針刺。所以九針的治病方法,是從南方傳來的。
中央之地,地形平坦而多潮濕,物產豐富,所以人們的食物種類很多,生活比較安逸,這裡發生的疾病,多是痿弱、厥逆、寒熱等病,這些病的治療,宜用導引按#的方法。所以導引按#的治法,是從中央地區推廣出去的。
從以上情況來看,一個高明的醫生,是能夠將這許多治病方法綜合起來,根據具體情況,隨機應變,靈活運用,使患者得到適宜治療。所以治法儘管各有不同,而結果是疾病都能痊癒。這是由於醫生能夠瞭解病情,並掌握了治療大法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