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維脈


黃帝內經•經文


陽維脈循行古代原文:

﹝循行﹞
《內經》對陽維脈的記載不詳,《素問‧刺腰痛篇》「陽維之脈,脈與太陽合臑上間,去地一尺所。」《難經‧二十難》「陽維起于諸陽會也。」結合《針灸甲乙經》所載交會穴,「臑下間」當是指足少陽經的陽交穴(向後交于足太陽),是陽維之郄穴;另有足太陽經的金門穴,是「陽維所別屬」。「諸陽會」,指頭及肩部各交會穴,于風府、啞門入于督脈。

﹝病候﹞

陽維聯絡各陽經以歸于督脈,陰維聯絡各陰經以歸于任脈,當陰陽失去協調時就成病象。《難經‧二十九難》:「陽維維于陽,陰維維于陰,陰陽不能自相維,則悵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陽維為病,苦寒熱;陰維為病,苦心痛。」因陽維分佈頭肩各部,故主寒熱等表證;陰維分佈于胸腹各部,故主心痛等裡證。《脈經》記載陽維的病症,有目眩、陽盛實、苦肩息、洒洒如寒;陰維的病症,有苦胸中痛、脅下支滿、心痛等。

﹝交會穴﹞

金門(足太陽),陽交(郄;足少陽),臑俞(手太陽),天髎(手少陽),肩井(足少陽),本神、陽白、頭臨泣、目窗、正營、腦空、風池(足少陽),風府、啞門(督脈)。此外,手少陽三焦經的絡穴外關穴通於陽維。

從交會關係可以看出,陽維在下肢有郄穴陽交和「別屬」金門,其他交會穴集中在頭部和肩部,這些部位就是《難經》所說的「諸陽會」。諸陽會于頭,陽維脈就是聯絡各陽經以通於「陽脈之海」督脈,其穴為風府、啞門,這是督脈入腦和連舌本的要穴。



循行•主治•關聯


1.起於諸陽之會



上方諸多文字參考自:
1.醫砭網站
2.The Qi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