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道臨床取穴 |
(a).【大陸93耳穴國標取穴標準】:角窩上穴區在三角窩前1/3的上部,即三角窩1區。 |
(b).【大陸93耳穴國標取穴標準】:角窩上穴區在三角窩前上方。 |
(c).【三角窩有5個區,共5個穴】:三角窩共有5個區,每區分佈一個穴道。 |
(d).【三角窩5區的劃分法】:將三角窩由耳輪內緣至對耳輪上、下腳分叉處分為前、中、後3等份, 中1/3為三角窩3區(角窩中穴區);
再將前1/3分為上、中、下3等份, 上1/3為三角窩1區(角窩上穴區), 中、下2/3為三角窩2區(內生殖器穴區);
再將後1/3分為上、下2等份, 上1/2為三角窩4區(神門穴區), 下1/2為三角窩5區(盆腔穴區)。 |
(e).【大陸93耳穴國標‧耳廓方位術語】: (1).耳廓正面:是指耳廓的前面(即凹面)。 (2).耳廓背面:是指耳廓的背面(即凸面)。 (3).前方:是指耳廓近面頰的一側。 (4).後方:是指耳廓近枕項的一側。 (5).上方:是指耳廓近頭頂的一側。 (6).下方:是指耳廓近足底的一側。 (7).內側:是指耳廓近正中矢狀面的一側及耳輪、耳屏、對耳屏的隱蔽側(面)。 (8).外側:是指耳廓遠離正中矢狀面的一側及耳輪、耳屏、對耳屏顯現的一側(面)。 |
(f).【耳廓前面分佈的主要表面解剖結構】: (1).耳輪:耳廓邊緣向前捲曲的部分。 (2).耳輪腳:耳輪前上端伸人耳腔內的橫行突起。 (3).耳輪結節:耳輪外上方稍肥厚的小結節。 (4).耳輪尾:耳輪末端,與耳垂相交處。 (5).對耳輪:耳廓邊緣內側與耳輪相對的、上有分叉的平行隆起部分。 (6).對耳輪上、下腳:分別指對耳輪上端分叉的上支和下支。 (7).三角窩:對耳輪上、下腳構成的三角形凹窩。 (8).耳舟:耳輪與對耳輪之間的凹溝。 (9).耳屏:耳廓外面前緣的瓣狀突起。 (10).對耳屏:耳垂上部,與耳屏相對的隆起部。 (1l).屏上切跡:耳屏上緣與耳輪腳之間的凹陷。 (12).屏間切跡:耳屏與對耳屏之間的凹陷。 (13).輪屏切跡:對耳輪與對耳屏之間的凹陷。 (l4).耳甲:由對耳屏和弧形的對耳輪體部及對耳輪下腳下緣圍成的凹窩。其中,耳輪腳以上部分的耳甲稱耳甲艇,以下部分稱耳甲腔。 (l5).耳垂:耳廓最下部的無軟骨的皮垂。 (16).外耳道口:耳甲腔內,被耳屏遮蓋的孔。 |
(g).【耳廓背面分佈的主要表面解剖結構】: (1).耳輪背面:因耳輪向前捲曲,此面多向前方,又稱耳輪外側面。 (2).耳舟後隆起:耳舟背面。 (3).對耳輪後溝:同對耳輪相對應的背面凹溝處。 (4).三角窩後隆起:三角窩的背面隆起處。 |
(h).【耳廓各區的標準解剖名稱中文、英文對照】: 耳輪(Helix)、 耳舟(Scaphoid Fossa)、 對耳輪(AntiHelix)、 三角窩(Triangle Fossa)、 耳屏(Tragus)、 對耳屏(Antitragus)、 耳甲腔(Inferior Concha)、 耳甲艇(Superior Concha)、 耳垂(Lobe)、 屏間切跡(Intertragal Notch)、 屏上切跡(supratragal Notch)、 耳廓背面(Posterior Surface)。 |
(i).【《93耳穴國標》所改正耳針界一直錯誤沿用的一些不正確解剖名詞】:例如: (1).耳輪棘訂正為耳輪腳棘, (2).並將耳輪腳棘前方的凹溝定名為耳輪腳切跡,以作為耳輪與耳輪腳的分界線。 (3).耳中穴在耳輪腳處(即耳輪1區); (4).又如將由耳輪腳切跡到對耳輪下腳上緣同水準的耳輪之間分為三等份,自下而上依次為直腸(耳輪2區)、尿道(耳輪3區)、外生殖器(耳輪4區)。 |
(j).【《93耳穴國標》所訂定耳穴定位的耳廓解剖標識點、與標識線】:此可為耳穴的精確分區定位提供統一說法,包括: (1).耳垂上線:指過屏間切跡下緣與輪垂切跡所作的直線,是耳垂與耳廓其他部分的分界線。 (2).耳舟凹溝線:指耳舟最凹陷處的連線。 (3).對耳輪脊線:指在對耳輪體部及對耳輪上下腳最隆起處的連線。 (4).對耳輪耳舟緣線:指在對耳輪脊線與耳舟凹溝線之間的孤線,是對耳輪與耳舟的分界線。 (5).對耳輪上腳下緣線:指從對耳輪上下腳分叉處向對耳輪耳舟緣線作的垂直線,是對耳輪上腳與對耳輪體部的分界線。 (6).對耳輪下腳後緣線:指從對耳輪上下腳分叉處向對耳輪耳甲緣線所作的垂直線,是對耳輪下腳與對耳輪體部的分界線。 (7).耳甲折線:指耳甲內平坦部與隆起部之間的連線。 (8).對耳輪耳甲緣線:指對耳輪脊線與耳甲折線之間的弧線,是對耳輪與耳甲的分界線。 |
(k).【《93耳穴國標》為定好耳甲的穴位而設定A、B、C、D點和AB、BC、BD線】:包括: (1).A點:指從耳輪腳切跡至對耳輪下腳上緣同水準的耳輪上、中1/3交界點。 (2).D點:從耳輪腳消失處向後外作一水平線,與對耳輪耳甲緣線的交點。 (3).B點:指耳輪腳消失處至D點連線的中、後(或稱中、外)1/3交點。 (4).C點:指外耳道口後半邊緣上1/4與下3/4的交點。 (5).AB線:由A點向B點作一條與對耳輪耳甲艇緣弧度大體相仿的曲線,可從橫向劃分耳甲艇的穴區。 (6).BC線:由B點向C點作一條與耳輪腳下緣弧度大體相仿的曲線,該線從橫向劃分耳甲腔中的穴區。 (7).BD線:是B點與D點的連線,即肝區與脾區的分界線。 |
(l).【《93耳穴國標》與的WHO耳針命名的相同點】:耳穴著錄方式參考WHO耳針術語工作小組規定的排列,即每一個耳穴均含有WHO耳針的『漢字穴名、中文拼音、編碼編號、英文譯名和定位』五個成份。 |
(m).【《93耳穴國標》的著錄方式】:為與耳穴國際標准化工作相銜接,《93耳穴國標》按貫例採用『漢語名稱、漢語拼音、英文編號、英文名稱、漢語定位描述和漢語分區描』述的方法。 |
(n).【《93耳穴國標》的英文編號與英文簡寫關係】:其中英文編號是以各解剖結構的英文字頭命名,如HeLix(耳輪)取字頭H,其編碼順序與漢語編碼順序相同。其他如: HX8結節(在耳輪區,Helix)、 SF2腕 (在耳舟區,Scaphoid Fossa)、 AH2趾(在對耳輪區,Anfi Helix)、 TF4神門(在三角窩區,Triangle Fossa)、 TG4內鼻(在耳屏區,TraGus)、AT4皮質下(在對耳屏區,AntiTragus)、 CO4胃(在耳甲區,COncha)、 LO5眼(在耳垂區,LObe)、 P2耳背肺(在耳廓背面區,Posterior surface)、 R1上耳根(在耳根區,ear Root)。 |
(o).【耳朵表面詳細結構定義:耳垂部份】: (1).耳垂:耳廓下部無軟身的部份。 (2).耳垂前溝:耳垂與面部之間的間隙。 |
(p).【耳部表面詳細結構定義:耳輪部】: (1).耳輪:耳部捲曲的游離部份。 (2).耳輪腳:耳輪伸入耳甲部份。 (3).耳輪腳棘:位於耳輪腳和耳輪之間的軟骨隆起。 (4).耳輪腳切跡:位於耳輪腳棘前方的凹陷處。 (5).耳輪結節:位於耳輪後上方的膨大部份。 (6).耳輪尾:耳輪向下移行於耳垂的部份。 (7).輪垂切跡:位於耳輪與耳垂後緣之間的凹陷處。 (8).耳輪前溝:耳輪與面部之間的淺溝。 |
(q).【耳部表面詳細結構定義:對耳輪部】: (1).對耳輪:與耳垂相對,呈Y字荒的隆起部。由對耳輪體、對耳輪上腳與對耳輪下腳三部份組成。 (2).對耳輪體:對耳輪下部呈上下走向的主體部份。 (3).對耳輪上腳:對耳輪向上分支的部份。 (4).對耳輪下腳:對耳輪向前分支的部份。 (5).輪屏切跡:對耳輪與對耳屏之間的凹陷處。 |
(r).【耳部表面詳細結構定義:三角窩】: (1).三角窩:對耳輪上、下腳和耳輪包圍起來、呈三角形狀的部份。 |
(s).【耳部表面詳細結構定義:耳甲部】: (1).耳甲:部份耳輪和對耳輪、對耳屏、耳屏及外耳門之間的凹陷,由耳甲艇、耳甲腔兩部份組成。 (2).耳甲艇:耳輪腳以上的耳甲部。(3).耳甲腔:耳輪腳以下的耳甲部。 (4).外耳門(外耳道):耳甲腔前方的孔竅。 |
(t).【耳部表面詳細結構定義:耳屏部】: (1).耳屏:在外耳門前方呈瓣狀的軟骨隆起部份。 (2).屏上切跡:耳屏與對耳輪之間的凹陷處。 (3).上屏尖:耳屏游離緣上面的隆起部份。 (4).下屏尖:耳屏游離緣下面的隆起部份。 (5).耳屏前溝:耳屏與面部之間的淺溝。 |
(u).【耳部表面詳細結構定義:對耳屏部】: (1).對耳屏:位於耳垂上方,與耳屏相對的瓣狀隆起。 (2).對屏尖:對耳屏游離緣的隆起部。 (3).屏間切跡:耳屏和對耳屏之間的陷處。 |
(v).【耳部表面詳細結構定義:耳廓背面的結構】: (1).耳輪背面:耳輪背面的兩平坦部份。 (2).耳輪尾背面:耳輪尾背面平坦部份。 (3).耳垂背面:耳垂背面的平坦部份。 (4).耳舟隆起:耳舟背面隆起的部份。 (5).三角窩隆起:三角窩在耳背的隆起部份。 (6).耳甲艇隆起:耳甲艇在耳背的隆起部份。 (7).耳甲腔隆起:耳甲腔在面耳背的隆起部份。 (8).對耳輪上腳溝:對耳輪上腳在耳背呈現的凹溝。 (9).對耳輪下腳溝:對耳輪下腳在耳背呈現的凹溝。 (10).對耳輪溝:對耳輪體在耳背呈現的凹溝。 (11).耳輪腳溝:耳輪腳溝在耳背呈現的凹溝。 (12).對耳屏溝:對耳屏在耳背呈現的凹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