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名】黃耆
【性味歸經】甘,微溫。歸脾、肺經。
【功效】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托瘡生肌。
【主治】 用於脾胃氣虛及中氣下陷諸證。
用治脾胃氣虛症。黃耆擅長補中益氣。凡脾虛氣短,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常配白朮(如耆朮膏),以補氣健脾;若氣虛較甚,則配人參(參耆膏),以增強補氣作用,若中焦虛寒,腹痛拘急,常配桂枝、白芍、甘草等(如黃耆建中湯),以補氣溫中;若氣虛陽弱,體倦汗多,常配附子(如耆附湯),以益氣溫陽固表。
用治中氣下陷證。「凡脾陽不升,中氣下陷,而見久瀉脫肛,內臟下垂者,黃耆能補中益氣,升舉清陽,常配人參、升麻、柴胡等(如補中益氣湯),以培中舉陷。
用於肺氣虛及表虛自汗,氣虛外感諸證。黃耆能補肺氣、益衛氣,以固表止汗。
用治肺氣虛弱,咳喘氣短,常配紫菀、五味子等同用;近年以黃耆為主,配伍百部、地龍等治慢性氣管炎,亦頗有效。治表虛衛陽不固的自汗,且易外感者配白朮、防風同用(如玉屏風散),既可固表以止自汗,又能實衛而御外邪。
用於氣虛水濕失運的浮腫,小便不利。黃耆能補氣利尿,故能消腫。常與防己、白朮等同用,如防己黃耆湯。現以黃耆為主,配伍補脾腎、利水濕之品,治療慢性腎炎彈腫,尿蛋白長期不消者,亦頗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