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靈樞第六十•玉版•無壓力閱讀版


  黃帝曰:余以小鍼為細物也,夫子乃言上合之于天,下合之于地,中合之于人,余以為過鍼之意矣,願聞其故。

  歧伯曰:何物大于天乎?夫大于鍼者,惟五兵者焉,五兵者死之備也,非生之具。且夫人者,天地之鎮也,其不可不參乎?夫治民者,亦唯鍼焉。夫鍼之與五兵,其孰小乎?

  黃帝曰:病之生時,有喜怒不測,飲食不節,陰氣不足,陽氣有餘,營氣不行,乃發為癰疽。陰陽不通,兩熱相搏,乃化為濃,小鍼能取之乎?

  歧伯曰:聖人不能使化者為之,邪不可留也。故兩軍相當,旗幟相望,白刃陳於中野者,此非一日之謀也。能使其民令行,禁止士卒無白刃之難者,非一日之教也,須臾之得也。夫至使身被癰疽之病,膿血之聚者,不亦離道遠乎?夫癰疽之生,膿血之成也,不從天下,不從地出,積微之所生也,故聖人自治於未有形也,愚者遭其已成也。

  黃帝曰:其已形,不予遭,膿已成,不予見;為之奈何?

  歧伯曰:膿已成,十死一生,故聖人弗使已成,而明為良方,著之竹帛,使能者踵而傳之後世,無有終時者,為其不予遭也。

  黃帝曰:其已有膿血而後遭乎?不導之以小鍼治乎?

  歧伯曰:以小治小者,其功小,以大治大者,多害,故其已成膿血者,其唯砭石鈹鋒之所取也。

  黃帝曰:多害者其不可全乎?

  歧伯曰:其在逆順焉。

  黃帝曰:願聞逆順。

  歧伯曰:以為傷者,其白眼青,黑眼小,是一逆也;內藥而嘔者,是二逆也;腹痛渴甚,是三逆也;肩項中不便,是四逆也;音嘶色脫,是五逆也。除此五者,為順矣。

  黃帝曰:諸病皆有逆順,可得聞乎?

  歧伯曰:腹脹、身熱、脈大,是一逆也;

  腹鳴而滿,四肢清泄,其脈大,是二逆也;

  衄而不止,脈大,是三逆也;咳而

  溲血脫形,其脈小勁,是四逆也;

  咳脫形,身熱,脈小以疾,是謂五逆也。

  如是者,不過十五日而死矣。

  其腹大脹,四末清,脫形,泄甚,是一逆也;

  腹脹便血,其脈大,時絕,是二逆也;

  咳溲血,形肉脫,脈搏,是三逆也;

  嘔血,胸滿引背,脈小而疾,是四逆也;

  咳嘔,腹脹且飧泄,其脈絕,是五逆也。

  如是者,不及一時而死矣。工不察此者而刺之,是謂逆治。

  黃帝曰:夫子之言鍼甚駿,以配天地,上數天文,下度地紀,內別五藏,外次六府,經脈二十八會,盡有周紀。能殺生人,不能起死者,子能反之乎?

  歧伯曰:能殺生人,不能起死者也。

  黃帝曰:余聞之,則為不仁,然願聞其道,弗行於人。

  歧伯曰:是明道也,其必然也,其如刀劍之可以殺人,如飲酒使人醉也,雖勿診,猶可知矣。

  黃帝曰:願卒聞之。

  歧伯曰:人之所受氣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氣血之海也。海之所行云氣者,天下也。胃之所出氣血者,經隧也。而隧者,五藏六府之大絡也,迎而奪之而已矣。

  黃帝曰:上下有數乎?

  歧伯曰:迎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而藏之氣盡矣,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輸矣,此所謂奪其天氣者也,非能絕其命而傾其壽者也。

  黃帝曰:願卒聞之。

  歧伯曰:闚門而刺之者,死於家中;入門而刺之者,死於堂上。

  黃帝曰:善乎方,明哉道,請著之玉版,以為重寶,傳之後世,以為刺禁,令民勿敢犯也。


【翻譯】

  ***[1]篇名玉版:乃是告誡後人,不懂醫理,或針刺不當,都會害死人的,必須把這些針刺的禁忌與注意事項,把它刻寫在玉版上,作為珍寶,傳於後世,叫人們不要觸犯。

  ***[2]本篇主旨與重點如下:

  一、說明針的重要作用。治療民眾的疾病,針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二、具體指出癰疽發生的原因:喜怒無常、飲食不節。

  三、說明疾病都有逆順的情況,要區別不同情況,就需要仔細辨別。

  四、指出上下手足各條經脈,有一定的禁刺範圍,因此針刺治療時,要提高警惕,不要違犯。

  ***[3]雖然小針功能很大,它可與天地合參(上合之于天,下合之于地,中合之于人),但是很多疾病都有逆症(難治療之病),例如:已經化膿的癰疽(有五種逆症),這些病都必須在尚未大發作前就要用小針治療,若不理它,等它已經大發作,就難以治療了。另外某些特殊穴道,若誤用瀉法,會造成臟氣耗損完畢而死亡。例如:手五里用瀉法,瀉5次臟氣洩盡,瀉25次死亡。

  ***[4]五兵:指五種兵器。

  ***[5]天地之鎮:鎮,是最重要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天地間最重要的。


  黃帝說:我以為用九針治療疾病是小道,先生卻說它上合於天,下合於地,中合於人,我覺得這恐怕是過於誇大了針的作用,請講講其中道理。

  岐伯說:什麼東西比針更大呢?比針大的,有各種兵器,但兵器是為殺人而準備的,不是治病救人的工具。而人是天地間最可寶貴的,怎可不與天地相參伍呢?治理人民之事,針是不可缺少的。那麼,針與各種兵器相比,究竟哪個小呢?

  ***[1]兩軍相當:當,是敵對的意思。


  黃帝說:疾病發生的時候,有因為喜怒無常,飲食不加節制,五臟的陰氣不足,六腑的陽氣有餘,以致營衛之氣不能正常運行,於是病發而形成為癰疽的。由於陰陽之氣不能暢通,而邪熱結聚逼迫,於是化而為膿,像這樣的病,能用小針刺治嗎?

  岐伯說:聖人不能使之化而向善的,就叫做邪,邪不可留而不除,所以,兩軍對敵,旗幟相望,鋒銳的兵器排列在原野,這局面不是一時一日謀劃而成;治下的百姓聽從使喚,有令則行,有禁則止,境內終不蒙受兵戈、戰亂的苦難,這局面也並非是頃刻之間或一時一日教化的結果。養身如同治國,使身體遭受了癰疽的病苦,以至膿血積聚,這不是離開養生之道太遠了嗎?癰疽的發生,膿血的形成,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地下鑽出來的,而是細微的病因累積所致。所以,聖人是在病患尚未顯露時就加以防治,而愚人是在病患已經形成之後才面對它。

  ***[1]踵:繼承的意思。


  黃帝說:癰疽已經形成,而未予重視;已經化膿,卻沒有發現,這該怎麼辦呢?

  岐伯說:癰疽已經化膿,常是十死一生。所以,聖人注意防治,不使病患形成。而聖人研製出有效的藥方,把它書寫在竹帛上,讓有藝能的人繼承、傳播於後世,使它永無失墜之時,正是為了那些病患已成而不予重視的人們啊!

  黃帝說:癰疽已有了膿血之後才治療,可不可以用小針刺治而予以引導、排膿呢?

  岐伯說:用小針刺治小癰疽,功效小;用大針刺治大癰疽,功效大;用小針刺治大癰疽,往往會因為療效微小而給疾病造成損害。所以,已成膿血的,只有取用砭石或鈹針、鋒針來排膿。

  ***[1]肩項中不便:手三陽經過肩,手足三陽及督脈經過項,現在肩項活動不便,說明陽經受損。

  ***[2]音嘶色脫: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心主言,心合脈,其容為色,音嘶色脫是心傷的表現。另一種說法認為音嘶是肺衰的表現,色脫為五臟衰的表現。


  黃帝說:癰疽發展、危害嚴重的,就不可救治了嗎?

  岐伯說:那要看病症是逆是順了。

  黃帝說:我想聽聽逆順的情形。

  岐伯說:癰疽為害,有五種逆症:白眼青黑,眼小,這是一逆;服藥而嘔吐,這是二逆;病部疼痛,渴得厲害,這是三逆;肩部、項部動轉不便,這是四逆;聲音嘶啞,面無血色,這是五逆。除去這五種逆象,就是順症了。

  ***[1]衄:衄血、出血的意思。


  黃帝說:各種病都有逆和順的症狀,可以講給我聽聽嗎?

  岐伯說:腹脹,身熱,脈大,這是一逆;

  腹內鳴響而且脹滿,四肢清冷,泄瀉,脈大,這是二逆;

  鼻出血不止,脈大,這是三逆;咳嗽,溺血,脈小而急,這是四逆;

  咳嗽,形體消瘦,身熱,脈小而頻,這是五逆。

  病狀像這樣子的,不超過十五日就會死去。

  腹部脹得厲害,四肢清冷,形體消瘦,泄瀉嚴重,這是一逆;

  腹脹,大便帶血,脈大,時有間歇,這是二逆;

  咳嗽,溺血,形肉消瘦,脈搏動有力,這是三逆;

  嘔血,胸部脹滿牽引背部,脈小而頻,這是四逆;咳嗽

  嘔吐,腹脹而且泄瀉,脈伏似絕,這是五逆。

  病狀像這樣的,等不到一天時間就會死去。醫工如不細察這些症狀而仍舊加以針刺,這叫做逆治。

  ***[1]駿:這裡是大的意思。

  ***[2]地紀:地理的意思。

  ***[3]經脈二十八會:指手足十二經脈,左右共二十四脈,加陰嬌、陽嬌、任督二脈共二十八條。

  ***[4]周紀:指經脈運行都有一定的循行走向交匯的地方。


  黃帝說:你說針這東西極不尋常,與天地相配合,上取法于天文,下取法於地理;針刺的道理,要內可辨別五臟,外可次第六腑,知道二十八經脈的會合,都有其迴圈周轉的條理。但針刺不當,也能殺死活人,而不能使死者複生,你能改變這樣的情況嗎?

  岐伯說:針治不當,的確是可以使生者死亡,而不能使死者複生。

  黃帝說:我聽到這類事,認為是很殘忍的。不過,我還是想聽聽其中道理,不讓這類事再在人們中間發生。

  岐伯說:出現這種情況,道理很明顯,是用針不當的必然結果,就象刀劍可以殺人,又象飲酒能使人醉倒一樣。即使不加診察,也可明白其中道理的。

  黃帝說:請你全部講給我聽。

  岐伯說:人身所受之氣,是由穀物化生而成的。穀物聚集的地方是胃,胃就像是水穀氣血的大海。海水蒸發上升形成為雲氣,雲氣布散於太空。通過胃化生出來的氣血流行於經隧。經隧就是五臟六腑的大絡。如果用針不當,迎頭攔截住氣血的通路而瀉之,人就會死去。

  ***[1]五里:手陽明大腸經穴位,在肘上三寸,是古今醫家公認禁刺的部位。

  ***[2]闚門而刺:門,是氣血出入的門戶;闚:淺的意思。

  ***[3]入門而刺:指深刺的意思。


  黃帝問:手足各經,有刺禁之術嗎?

  岐伯說:如果用迎而奪之的瀉法,誤刺了手五里穴,就會使臟氣運行到中途而停止。臟氣,一般是五至而已,如以針迎其至,五往而刺瀉之,就會使一臟之氣瀉盡,所以,如果誤刺五五二十五次。就會使五臟輸注的臟氣全部瀉出,這就是所謂奪其天真之氣,使人氣絕而死。這不正是用針不當能喪人之命、奪人之壽嗎?

  黃帝說:請你全部講給我聽。

  岐伯說:針刺如犯了大禁,刺得淺的,病人回到家便死去;刺得深的,就會死在醫者的堂上。

  黃帝說:講得好啊,道理論述得很透徹!要把它刻寫在玉版上,作為珍寶,傳於後世,以為針刺的禁忌,叫人們不要觸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