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靈樞第二十八•口問•無壓力閱讀版


  黃帝閒居,辟左右而問於歧伯曰:余已聞九鍼之經,論陰陽逆順,六經已畢,願得口問。

  歧伯避席再拜曰:善乎哉問也,此先師之所口傳也。

  黃帝曰:願聞口傳。

  歧伯答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於風雨寒暑,陰陽喜怒,飲食居處,大驚卒恐。則血氣分離,陰陽破敗,經絡厥絕,脈道不通,陰陽相逆,衛氣稽留,經脈虛空,血氣不次,乃失其常。論不在經者,請道其方。

  黃帝曰:人之欠者,何氣使然?

  歧伯答曰:衛氣晝日行於陽,夜半則行於陰,陰者主夜,夜者臥;陽者主上,陰者主下;故陰氣積於下,陽氣未盡,陽引而上,陰引而下,陰陽相引,故數欠。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寫足少陰,補足太陽。

  黃帝曰:人之噦者,何氣使然?

  

  歧伯曰:穀入于胃,胃氣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氣與新穀氣,俱還入于胃,新故相亂,真邪相攻,氣並相逆,復出於胃,故為噦。補手太陰,寫足少陰。

  黃帝曰:人之唏者,何氣使然?

  歧伯曰:此陰氣盛而陽氣虛,陰氣疾而陽氣徐,陰氣盛而陽氣絕,故為唏。補足太陽,寫足少陰。

  黃帝曰:人之振寒者,何氣使然?

  歧伯曰:寒氣客於皮膚,陰氣盛,陽氣虛,故為振寒寒慄,補諸陽。

  黃帝曰:人之噫者,何氣使然?

  歧伯曰:寒氣客於胃,厥逆從下上散,復出於胃,故為噫。補足太陰陽明,一曰補眉本也。

  黃帝曰:人之嚏者,何氣使然?

  歧伯曰:陽氣和利,滿於心,出於鼻,故為嚏。補足太陽榮眉本,一曰眉上也。

  黃帝曰:人之嚲者,何氣使然?

  歧伯曰:胃不實則諸脈虛;諸脈虛則筋脈懈惰;筋脈懈惰則行陰用力,氣不能復,故為嚲。因其所在,補分肉間。

  黃帝曰:人之哀而泣涕出者,何氣使然?

  歧伯曰:心者,五藏六府之主也;目者,宗脈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氣之門戶也。故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藏六府皆搖,搖則宗脈感,宗脈感則液道開,液道開,故泣涕出焉。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竅者也,故上液之道開則泣,泣不止則液竭;液竭則精不灌,精不灌則目無所見矣,故命曰奪精。補天柱經俠頸。

  黃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氣使然?

  歧伯曰:憂思則心系急,心系急則氣道約,約則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補手少陰心主,足少陽留之也。

  黃帝曰:人之涎下者,何氣使然?

  歧伯曰:飲食者,皆入于胃,胃中有熱則蟲動,蟲動則胃緩,胃緩則廉泉開,故涎下,補足少陰。

  黃帝曰:人之耳中鳴者,何氣使然?

  歧伯曰:耳者,宗脈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則宗脈虛,虛則下溜,脈有所竭者,故耳鳴,補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與肉交者也。

  黃帝曰:人之自齧舌者,何氣使然?此厥逆走上,脈氣輩至也。少陰氣至則齧舌,少陽氣至則齧頰,陽明氣至則齧唇矣。視主病者,則補之。

  凡此十二邪者,皆奇邪之走空竅者也。故邪之所在,皆為不足。

  故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

  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

  下氣不足,則乃為痿厥心悗。補足外踝下留之。

  黃帝曰:治之奈何?

  歧伯曰:腎主為欠,取足少陰;

  肺主為噦,取手太陰、足少陰;

  唏者,陰與陽絕,故補足太陽,寫足少陰;

  振寒者,補諸陽;

  噫者,補足太陰陽明;

  嚏者,補足太陽眉本;

  嚲,因其所在,補分肉間;

  泣出,補天柱經俠頸,

  俠頸者,頭中分也;

  太息,補手少陰、心主、足少陽,留之;

  涎下,補足少陰;

  耳鳴,補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與肉交者;

  自嚙舌,視主病者,則補之。

  目眩頭傾,補足外踝下留之;

  痿厥心悗,刺足大趾間上二寸,留之,一曰足外踝下留之。


【翻譯】

  ***[1]篇名口問:本篇是岐伯向其師提問,由其老師口述回答的,這些並不在書本之中,故名"口問"。本篇中介紹的病證大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小症狀,故在一般的醫書中很少提及。

篇名

  ***[2]本篇主旨與重點如下:

  一、說明外感六淫、內傷七情和生活無規律等三個重要的致病因素。

  二、說明欠、噦、唏三病的產生機制和治療方法。

  三、說明振寒、噫、嚏三病產生的機制與治療方法。

  四、說明彈、哀而泣出、太息產生的機理及治療方法。

  五、說明涎下、耳鳴、齧舌產生的機制及治療方法。

  六、說明上氣、中氣和下氣不足的症狀表現,及以上十二種疾病的針刺取穴部位。


  黃帝閒居,摒開左右之人而問岐伯道;我已瞭解關於九針的醫經,以及醫經上所論述的陰陽兩經、氣順氣逆和手足六經的道理,我希望得到口授相傳的知識。

  岐伯離開席位,拜了兩拜後說:問得好啊!這些知識都是先師口授傳給我的。

  黃帝說:我想聽到這些口授相傳的知識。

  岐伯回答說:百病的最初生成,都是由於風雨寒暑的變化,陰陽不調,喜怒無常,飲食起居不良,大驚猝恐等原因引起的。這些原因導致了血氣分離,陰陽破散,經絡閉塞,脈道不通,陰陽相逆,衛氣滯留,經脈虛空,血氣運動紊亂,於是身體狀況就不正常了。這些論述在醫經上沒有記載,請讓我說明其中的道理。

  ***[1]欠:打呵欠。

  ***[2]夜者臥:根據《甲乙經》、《太素》當為"夜者主臥"。


  黃帝問:人打呵欠,是什麼氣導致的?

  岐伯答道:衛氣白天行于陽分,夜間則行于陰分。陰主夜,夜主靜臥而眠。陽主升而上,陰主降而下。因此,人在夜間將睡之時,陰氣積聚于下,陽氣未盡入于陰分,陽氣引而上行,陰氣引而下行,陰陽二氣相互牽引,所以不斷打呵欠。待到陽氣盡入于陰分,陰氣盛行,人就閉目而眠了。待到白天陰氣盡入于陽而陽氣盛行時,人就醒了。治療打呵欠,應瀉足少陰腎經,補足太陽膀胱經。

  ***[1]噦:呃逆證。


  黃帝問:人患呃逆,是什麼氣導致的?

  岐伯說:穀物進入胃裡,化成胃氣上注到肺裡。若胃裡先有寒氣,與新穀氣相爭,寒氣和穀氣都滯留在胃裡,新舊二氣兩相擾亂,胃氣寒氣交攻互逆,再從胃中出來而上逆,所以發生呃逆。治療可補手太陰肺經,瀉足少陰腎經。

  ***[1]唏:同"欷",人在悲泣時的抽泣聲。


  黃帝問:人有哽咽,是什麼氣導致的?

  岐伯說:這是因為陰氣盛而陽氣虛,陰氣運行快而陽氣運行緩,陰氣過盛而陽氣衰絕,所以發生哽咽。治療可補足太陽膀胱經,瀉足少陰腎經。

  黃帝問:人身體發冷打戰,是什麼氣導致的?

  岐伯說:寒氣侵入皮膚,陰氣盛,陽氣虛,所以身體出現發冷發抖現象。治療可用溫補各陽經的方法。

  ***[1]噫:即噯氣。


  黃帝問:人有噯氣,是什麼氣導致的?

  岐伯說:寒氣侵入胃裡,厥逆之氣從下向上擴散,再從胃裡出來,所以產生噯氣。治療可補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

  ***[1]榮:據楊上善的《太素》當為"滎"。


  黃帝問:人打噴嚏,是什麼氣導致的?

  岐伯說:陽氣和,充滿胸腔,向上出於鼻,所以打噴嚏。治療可用補法刺足太陽經的滎穴通谷。

  ***[1]嚲:音朵,下垂的樣子。這裡指全身無力,四肢酸困。


  黃帝說:人全身懈怠無力,活動不靈,是什麼氣導致的?

  岐伯說:胃氣虛而不實則各經脈皆虛,各經脈虛則導致全身筋肉脈絡懈怠,筋脈懈惰又用力行房事,則元氣不能恢復,所以發生全身懈怠無力的嚲症。治療應根據發病部位,在分肉之間用補法。

  黃帝問:人悲哀而流眼淚,是什麼氣導致的?

  岐伯說:心是五臟六腑的主宰;眼睛是各宗脈所聚集之處,也是眼淚的通道;口鼻是氣息出入的門戶。因此,悲哀憂傷就會勞動心神,心神激動就導致五臟六腑不安,五臟六腑不安則會使宗脈相應而動,宗脈動就會使眼淚的通道敞開,眼淚的通道敞開就使得眼淚流出來。人的津液,是灌注了精氣而滋潤孔竅的。因此,眼淚的通道敞開就會涕泣不止,涕泣不止就會導致津液枯竭,津液枯竭會使精氣無所灌注,精氣無所灌注就會使眼睛看不見東西,所以稱為“奪精”。治療此症可補天柱穴,穴在足太陽經在挾項後的髮際。

  黃帝問:人歎氣,是什麼氣導致的?

  岐伯說:憂愁思慮會使心之脈絡急緊,心之脈絡急緊就會約束氣道,氣道受了約束則呼吸不暢,所以歎氣來擴展呼出氣息。治療可補手少陰經、手厥陰經和足少陽經,要留針。

  黃帝問:人流口水,是什麼氣導致的?

  岐伯說:人吃喝的東西都進入胃裡,胃中有熱就會使寄生蟲蠕動,蟲動則胃氣弛緩,胃氣弛緩就會使舌下廉泉張開,所以口水流出。治療可補足少陰腎經。

  黃帝問:人發生耳鳴,是什麼氣導致的?

  岐伯說:耳是人體各經脈所彙聚之處,所以胃中空就會使各經脈虛,各經脈虛則陽氣下降,致使入耳之經脈氣血不足而有所衰竭,因此發生耳鳴。治療可補足少陽客主人穴和手大指指甲上與肉相交處的手太陰經的少商穴。

  黃帝問:人自己咬舌頭,是什麼氣導致的?

  岐伯說:這是厥逆之氣上行於頭,隨各脈各行其位導致的。少陰逆氣上達就會咬舌,少陽逆氣上達就會咬臉頰內部,陽明逆氣上達就會咬嘴唇。治療應根據主病在何經,採用補的方法。

  上述十二種病邪,都是奇邪侵入孔竅所致,所以,邪氣所在之處,都是由於正氣不足。

  如果頭部正氣不足,則腦髓不滿,耳中常鳴,頭常耷拉,目眩;

  如果身體中部正氣不足,則大小便不正常,腸中常鳴;

  如果身體下部正氣不足,則會痿厥、心悶。治療上述各症都可補足外踝下足太陽經昆侖穴,要留針。

  黃帝問:上述各症證,如何治療?

  岐伯說:腎主呵欠,所以治打呵欠應取足少陰腎經。

  肺主呃逆,所以治療呃逆應取手太陰肺經和足少陰腎經。

  哽咽,原因是陰盛陽衰,所以治療應補太陽膀胱經,瀉足少陰腎經。

  打戰發冷,治療應補各陽經。

  噯氣,治療應補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

  打噴嚏,治療應補足太陽膀胱經。

  肢體懈怠無力,根據其發病部位,補分肉間。

  流涕淚,治療可補足太陽經在挾項後的天柱穴,挾項的天柱穴即在頭後正中髮際處。

  歎氣,治療可補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和足少陽膽經,要留針。

  流口水,治療可補足少陰腎經。

  耳鳴,治療可補足少陽膽經的客主人穴(上關穴)、手大指指甲上與肉相交處的手太陰肺經的少商穴。

  自己咬舌頭,觀察主病所在之經,用補的方法。

  目眩,頭傾,治療可補足外踝下的足太陽經的昆侖穴,要留針。

  痿厥,心悶,治療可刺足大趾間上二寸處,要留針,另一種說法是可刺足外踝下的昆侖穴,要留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