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厥陰心包經循行古代原文:
【循行】
《靈樞‧經脈》:
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本經穴﹞天池、天泉、曲澤(合)、郄門(郄)、間使(經)、內關(絡)、大陵(輸、原)、勞宮(滎)、中衝(井)。
【註釋】
(1)歷絡三焦:此指自胸至腹挨次聯絡上、中、下三焦。
(2)脅:乳下旁肋部。
(3)兩筋:指橈側腕屈肌腱和掌長肌腱。
(4)小指次指:小指側的次指,即無名指,亦即第四指,下同。
【語譯】
手厥陰心包經:從胸中開始,淺出屬於心包,通過膈肌,經歷胸部、上腹和下腹,絡于三焦。
它的支幹脈:沿胸內出脅部,當腋下三寸處(天池)向上到腋下,沿上臂內側(天泉),于手太陰、手少陰之間,進入肘中(曲澤),下向前臂,走兩筋(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郄門、間使、內關、大陵),進入掌中(勞宮),沿中指橈側出于末端(中衝)。
它的支脈:從掌中分出,沿無名指出于末端,接手少陽三焦經。
【病侯】
《靈樞‧經脈》:
是動則病: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憺憺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
是主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
為此諸病,盛則寫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盛者,寸口大一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註釋】
(1)支滿:支撐脹滿的感覺
(2)澹澹:音淡。形容心悸狀。
(3)主脈:諸脈皆屬於心,心包絡是心的外衛,代心受邪,故主脈所生病。
【語譯】
本經有了異常變動就表現為下列病症:心中熱,前臂和肘彎掣強拘急,腋窩部腫脹,甚至胸中滿悶,心跳不寧,面赤、眼睛昏黃,喜笑下止。
本經所屬腧穴能主治有關「脈」(心主血脈)方面所發生的病症:心胸煩悶,心痛,掌心發熱。
【循行】
《靈樞‧經筋》:
手心主之筋,起於中指,與太陰之筋並行,結於肘內廉,上臂陰,結腋下,下散前後挾脅;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結於臂。
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前及胸痛息賁。
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孟冬痺也。
【註釋】
(1)賁:原作臂,據《太素》改。
(2)筋:此後原有「前」字。今據《太素》刪去。
【語譯】
手厥陰經之筋,起始于中指,與手太陰經筋并行,結于肘部內側,上經上臂的內側。結于腋下,分支進入腋內,散佈于胸中,結于膈部。
手厥陰經筋發病,可見本經筋所循行、結聚的部位支撐不適,制引、轉筋,以及胸痛或成息賁病。
【循行】
《靈樞‧經別》:
手心主之正,別下淵腋三寸,入胸中,別屬三焦,出循喉嚨,出耳後,合少陽完骨之下,此為五合也。
【註釋】
(1)上循:原作出循,據《太素》改。
【語譯】
手厥陰經別,在淵腋下三寸處分出,進入胸腔內,分別歸屬上中下三焦,上達喉嚨,淺出于耳後方的完骨部,與手少陽經會合。
【循行】
《靈樞‧經脈》:
手厥陰心包絡經的別出絡脈,名叫內關,在腕後內側二寸處,別出於兩筋中間,循本經上行,系於心包絡。
如本絡脈發生病變,屬於心系的實症,就會心痛;屬於虛症,就會心煩。在治療時應取腕上二寸兩筋中間的內關穴。
【註釋】
(1)別走少陽:原脫,據《太素》楊注引《明堂經》文補。
(2)煩心:原作頭強,據《甲乙》《千金》改。
【語譯】
手厥陰絡脈,名內關。在腕關節後二寸處,出于兩筋之間,分支走向手少陽經脈,并沿經向上連繫于心包,散絡于心系。
心系的實證,見心痛;虛證,見心中煩亂。可取手厥陰絡穴治療。
穴名 | 取法 | 功能 | 主治 | 備注 |
---|---|---|---|---|
天池 | 乳頭外1寸,當第四肋間隙中 | 寬胸理氣,止痛消腫 | 胸悶、心煩、咳嗽、氣喘、胸痛、瘰癧、乳癰 | 手厥陰、足少陽之會 |
天泉 | 腋紋頭下2寸,在肱二頭肌的長短頭分岐之間,伸臂仰掌取穴 | 寬胸理氣,止咳寧嗽 | 心痛、胸脅脹滿、咳嗽、胸背及上臂內側痛 | |
曲澤 | 仰掌,肘部微屈,在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取穴 | 清心鎮痛,和胃降逆 | 心痛、善驚、心悸、胃痛、嘔吐、咳血、轉筋、熱病、煩躁、肘臂痛 | 合穴 |
隙門 | 仰掌,於腕橫紋上5寸,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取穴 | 清心鎮咳,涼血止血 | 心痛、心悸、心煩、衄血、嘔血、疔瘡 | 隙穴 |
間使 | 仰掌,於腕橫紋上3寸,為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取穴 | 寬胸解鬱,寧心降逆 | 心痛、心悸、失喑、乾嘔、熱病、煩躁、瘧疾、癲狂、癇證 | 經穴 |
內關 | 仰掌,於腕橫紋上2寸,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取穴 | 寧神鎮痛,疏肝和中 | 心痛、心悸、不寐、癲狂、癇證、胃痛、嘔吐、熱病、肘臂攣痛 | 絡穴,別走手太陽 |
大陵 | 仰掌,腕橫紋正中,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取穴 | 寧心安神,寬胸和胃 | 心痛、善笑、癲狂、癇證、口臭,吐清涎、咳喘、咳血、庵疥 | 輸穴 |
勞宮 | 屈指握拳時,中指指尖所點處是穴 | 清心安神,消腫止癢 | 心痛,癲狂,癇證,嘔噦,胸脅痛,吐血衄血,大便血,咳喘,口瘡,舌爛,口臭,鵝掌風。 | 滎穴 |
中衝 | 手中指尖端之中央取穴 | 開竅醒腦,泄熱清心 | 中風、中暑、昏厥、急驚風、熱病、吐瀉、耳鳴、心痛 |
十二經筋 |
■指全身筋肉組織附屬于十二經脈而分成十二個部分,也是十二經脈在軀體和四肢部與筋肉組織的相互聯系。 |
十二經別 |
經別:是十二經脈除去主要循環以外所別行的一部分:別行的正經:簡名經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