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第二十五•寶命全形論•無壓力閱讀版


  黃帝問曰: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君王眾庶,盡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於骨髓,心私慮之。余欲鍼除其疾病,為之奈何。

  歧伯對曰:夫鹽之味鹹者,其氣令器津泄;絃絕者,其音嘶敗;木敷者,其葉發;病深者,其聲噦。人有此三者,是謂壞府,毒藥無治,短鍼無取,此皆絕皮傷肉,血氣爭黑。

  帝曰:余念其痛,心為之亂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聞之,以為殘賊,為之柰何。

  歧伯曰:夫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人能應四時者,天地為之父母;知萬物者,謂之天子。天有陰陽,人有十二節;天有寒暑,人有虛實。能經天地陰陽之化者,不失四時;知十二節之理者,聖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動之變,五勝更立;能達虛實之數者,獨出獨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帝曰:人生有形,不離陰陽,天地合氣,別為九野,分為四時,月有小大,日有短長,萬物並至,不可勝量,虛實呿吟,敢問其方。

  歧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萬物盡然,不可勝竭。

  故鍼有懸布天下者五,黔首共餘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養身,三曰知毒藥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氣之診。

  五法俱立,各有所先。今末世之刺也,虛者實之,滿者泄之,此皆眾工所共知也。若夫法天則地,隨應而動,和之者若響,隨之者若影,道無鬼神,獨來獨往。

  帝曰:願聞其道。

  歧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備,後乃存鍼,眾脈不見,眾凶弗聞,外肉相得,無以形先,可玩往來,乃施於人。人有虛實,五虛勿近,五實勿遠,至其當發,間不容𣊇。手動若務,鍼耀而勻,靜意視義,觀適之變,是謂冥冥,莫知其形,見其烏烏,見其稷稷,從見其飛,不知其誰,伏如橫弩,起如發機。

  帝曰:何如而虛,何如而實。

  歧伯曰:刺虛者須其實,刺實者須其虛,經氣已至,慎守勿失,深淺在志,遠近若一,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於眾物。


【翻譯】

  ***[1]篇名寶命全形論:本篇一開始黃帝問歧伯,寶貴的人命,人人都想保全形體的健康,若生病該如何治療之道。故本篇篇名取名為「寶命全形論」。

  ***[2]本篇主旨與重點如下:

  一、說明治病之道養生之法均離不開內外環境的統一。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念,是醫生必須掌握的基本原則。

  二、具體闡述針刺必須懂得五個關鍵問題及氣候的重要意義。

  三、指出醫務工作者的臨證態度,應該審察至微,全神貫注,小心用針。

  ***[3]呿:音驅,ㄑㄩ,qū,張口,打呵欠。

  ***[4]吟:呻吟。


  黃帝問道:天地之間,萬物俱備,沒有一樣東西比人更寶貴了。人依靠天地之大氣和水穀之精氣生存,並隨著四時生長收藏的規律而生活著,上至君主,下至平民,任何人都願意保全形體的健康,但是往往有了病,卻因病輕而難於察知,讓病邪稽留,逐漸發展,日益深沉,乃至深入骨髓,我為之甚感憂慮。我要想解除他們的痛苦,應該怎樣辦才好?

  岐伯回答說:比如鹽味是鹹的,當貯藏在器具中的時候,看到滲出水來,這就是鹽氣外泄;比如琴弦將要斷的時候,就會發出嘶敗的聲音;內部已潰的樹木,其枝葉好像很繁茂,實際上外盛中空,極容易萎謝;人在疾病深重的時候,就會產生呃逆。人要是有了這樣的現象,說明內臟已有嚴重破壞,藥物和針炙都失去治療作用,因為皮膚肌肉受傷敗壞,血氣枯槁,就很難挽回了。

  黃帝道:我很同情病人的痛苦,但思想上有些慌亂疑惑,因治療不當反使病勢加重,又沒有更好的方法來替代,人們看起來,將要認為我殘忍粗暴,究竟怎麽好呢?

  岐伯說:一個人的生活,和自然界是密切相關聯的。人能適應四時變遷,則自然界的一切,都成為他生命的泉源。能夠知道萬物生長收藏的道理的人,就有條件承受和運用萬物。所以天有陰陽,人有十二經脈;天有寒暑,人有虛實盛衰。能夠應天地陰陽的變化,不違背四時的規律,瞭解十二經脈的道理,就能明達事理,不會被疾病現象弄糊塗了。掌握八風的演變,五行的衰旺,通達病人虛實的變化,就一定能有獨到的見解,哪怕病人的呵欠呻吟極微小的動態,也能夠明察秋毫,洞明底細。


【陳擎文補註】

  (1).本篇乃是說明人人都很寶貴自己的生命,都想要保全形體的健康,那該如何做呢?

  我個人認為在《黃帝內經》將健康之本,分作三個方向來探討,分別是在靈樞的這三篇,它們都是強調人體的健康與治病的方法都是以....為本:

  《靈樞第八•本神》:「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治療之道比以調神為本。

  《靈樞第二•本輸》也有類似的文句:「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經絡之所終始,絡脈之所別處,五俞之所留」,也就是治療之道要以經脈腧穴為本。然後就開始介紹各種腧穴。

  《靈樞第四十七•本藏》:健康與治療,都以五臟為本。

  也就是說,《黃帝內經》認為「健康以調神為本」、「健康以五臟為本」、「健康以腧穴為本」。

  靈樞這三篇,其實也就是整個《黃帝內經》的全部篇章的重點綱要,不管在素問不管在靈樞,都是圍繞著這三個重點在討論著,有些篇章專門在論述五臟,有些在講調神的重要性,有些則單獨說明腧穴的虛實補瀉之道。


  (2).那本篇是在講哪個方向呢?

  答案昭然若揭,就是在講,若生病了,如果想恢復健康,該如何由腧穴的虛實補瀉之道來治療已生之病。

  所以本篇可以與靈樞很多關於腧穴補瀉的篇章一起合參,包括:

  《靈樞第二•本輸

  《靈樞第一‧九針十二原

  《靈樞第三•小鍼解

  《靈樞第七十三‧官能

  《靈樞第九•終始

  《靈樞第五•根結

  《靈樞第六•壽夭剛柔結

  《靈樞第十二•經水

  《靈樞第七•官鍼

  《靈樞第十九•四時氣

  《靈樞第四十四•順氣一日分為四時

  《靈樞第四•邪氣臟腑病形

  《素問第六十一•水熱穴論

  《素問第三十八•欬論

  《素問第二十七‧離合真邪論

  《素問第六十四•四時刺逆從論

  《素問第十六•診要經終論


  黃帝道:人生而有形體,離不開陰陽的變化,天地二氣相合,從經緯上來講,可以分為九野,從氣候上來講,可以分為四時,月行有小大,日行有短長,這都是陰陽消長變化的體現。天地間萬物的生長變化更是不可勝數,根據患者微細呵欠及呻吟,就能判斷出疾病的虛實變化。請問運用什麽方法,能夠提綱挈領,來加以認識和處理呢?

  岐伯說:可根據五行變化的道理來分析:木遇到金,就能折伐;火受到水,就能熄滅;土被木殖,就能疏鬆;金遇到火,就能熔化;水遇到土,就能遏止。這種變化,萬物都是一樣,不勝枚舉。

  所以用針刺來治療疾病,能夠嘉惠天下人民的,有五大關鍵,但人們都棄餘不顧,不懂得這些道理。所謂五大關鍵:一是要精神專一,二是要瞭解養身之道,三是要熟悉藥物真正的性能,四要注意制取砭石的大小,五是要懂得臟腑血氣的診斷方法。

  能夠懂得這五項要道,就可以掌握緩急先後。近世運用針刺,一般的用補法治虛,瀉法制滿,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若能按照天地陰陽的道理,隨機應變,那末療效就能更好,如響之應,如影隨形,醫學的道理並沒有什麽神秘,只要懂得這些道理,就能運用自如了。

  黃帝道:希望聽你講講用針刺的道理。

  岐伯說:凡用針的關鍵,必先集中思想,瞭解五臟的虛實,三部九侯脈象的變化,然後下針。還要注意有沒有真臟脈出現,五臟有無敗絕現象,外形與內臟是否協調,不能單獨以外形為依據,更要熟悉經脈血氣往來的情況,才可施針于病人。病人有虛實之分,見到五虛,不可草率下針治療,見到五實,不可輕易放棄針刺治療,應該要掌握針刺的時機,不然在瞬息之間就會錯過機會。真刺時手的動作要專一協調,針要潔淨而均勻,平心靜意,看適當的時間,好像鳥一樣集合,氣盛之時,好像稷一樣繁茂。氣之往來,正如見鳥之飛翔,而無從捉摸他形跡的起落。所以用針之法,當氣未至的時候,應該留針侯氣,正如橫弩之待發,氣應的時候,則當迅速起針,正如弩箭之疾出。

  黃帝道:怎樣治療虛症?怎樣治療實症?

  岐伯說:刺虛症,須用補法,刺實症,須用瀉法;當針下感到經氣至,則應慎重掌握,不失時機地運用補瀉方法。針刺無論深淺,全在靈活掌握,取穴無論遠近,候針取氣的掃道是一致的,針刺時都必須精神專一,好像面臨萬丈深淵,小心謹慎,又好像手中捉著猛虎那樣堅定有力,全神貫注,不為其他事物所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