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靈樞第七十六•衛氣行•無壓力閱讀版


  黃帝問於歧伯曰:願聞衛氣之行,出入之合,何如?

  歧伯曰: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為緯,虛張為經。是故房至畢為陽,昴至心為陰。陽主晝,陰主夜。故衛氣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於身,晝日行於陽二十五周,夜行於陰二十五周,周於五藏。

  是故平旦陰盡,陽氣出於目,目張則氣上行於頭,循項下足太陽,循背下至小趾之端。其散者,別於目銳眥,下手太陽,下至手小指之間外側。其散者,別於目銳眥,下足少陽,注小趾次趾之間。以上循手少陽之分側,下至小指之間。別者以上至耳前,合於頷脈,注足陽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趾之間。其散者,從耳下下手陽明,入大指之間,入掌中。其至於足也,入足心,出內踝,下行陰分,復合於目,故為一周。

  是故日行一舍,人氣行一周與十分身之八;日行二舍,人氣行三周於身與十分身之六;日行三舍,人氣行於身五周與十分身之四;日行四舍,人氣行於身七周與十分身之二;日行五舍,人氣行於身九周;日行六舍,人氣行於身十周與十分身之八;日行七舍,人氣行於身十二周在身與十分身之六;日行十四舍,人氣二十五周於身有奇分與十分身之二,陽盡於陰,陰受氣矣。其始入于陰,常從足少陰注于腎,腎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復注于腎為周。是故夜行一舍,人氣行於陰藏一周與十分藏之八,亦如陽行之二十五周,而復合於目。陰陽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四,與十分藏之二,是故人之所以臥起之時,有早晏者,奇分不盡故也。

  黃帝曰:衛氣之在於身也,上下往來不以期,候氣而刺之,奈何?

  伯高曰:分有多少,日有長短,春秋冬夏,各有分理,然後常以平旦為紀,以夜盡為始。是故一日一夜,水下百刻,二十五刻者,半日之度也,常如是毋已,日入而止,隨日之長短,各以為紀而刺之。謹候其時,病可與期,失時反候者,百病不治。

  故曰:刺實者,刺其來也,刺虛者,刺其去也。此言氣存亡之時,以候虛實而刺之,是故謹候氣之所在而刺之,是謂逢時。在於三陽,必候其氣在於陽而刺之,病在於三陰,必候其氣在陰分而刺之。

  水下一刻,人氣在太陽;水下二刻,人氣在少陽;水下三刻,人氣在陽明;水下四刻,人氣在陰分。水下五刻,人氣在太陽;水下六刻,人氣在少陽;水下七刻,人氣在陽明;水下八刻,人氣在陰分。水下九刻,人氣在太陽;水下十刻,人氣在少陽;水下十一刻,人氣在陽明;水下十二刻,人氣在陰分。水下十三刻,人氣在太陽;水下十四刻,人氣在少陽;水下十五刻,人氣在陽明;水下十六刻,人氣在陰分。水下十七刻,人氣在太陽;水下十八刻,人氣在少陽;水下十九刻,人氣在陽明;水下二十刻,人氣在陰分。水下二十一刻,人氣在太陽;水下二十二刻,人氣在少陽;水下二十三刻,人氣在陽明;水下二十四刻,人氣在陰分。水下二十五刻,人氣在太陽,此半日之度也。從房至畢一十四舍水下五十刻,日行半度,回行一舍,水下三刻與七分刻之四。

  大要曰:常以日之加於宿上也,人氣在太陽,是故日行一舍,人氣行三陽行與陰分,常如是無已,天與地同紀,紛紛紛紛,終而復始,一日一夜水下百刻而盡矣。


【翻譯】

  ***[1]篇名衛氣行:指衛氣在人體內的運行。本篇主要介紹了衛氣在人體內的運行情況。故篇名為"衛氣行"。

  ***[2]本篇主旨與重點如下:

  一、說明衛氣白天行于陽,夜晚行于陰的具體循行途徑及其具體循行尺度。

  二、說明針刺候氣的標準,並指出了候氣對針刺治療的重要意義,同時詳細地闡述了具體的針刺方法。

  三、說明衛氣白天在陽經的具體循行情況,並說明了時刻和天上二十八星宿部位的換算關係。


  黃帝問岐伯說:我想聽聽衛氣運行的情況,它是怎樣出入於陰陽之分而周行全身的呢?

  岐伯說:一年有十二個月,一晝夜有十二個時辰。子為北,午為南,連接子午成南北縱線,則為經;卯為東,酉為西,連接卯酉成東西橫線,則為緯。天宇周環劃分為二十八個星宿,每一方面有七個星宿,東西南北四方共有四七二十八個星宿。自東方房宿至西方昴宿為緯,自北方虛宿至南方張宿為經。因此,自房宿至畢宿為陽,自昴宿至心宿為陰。陽主白晝,陰主黑夜。所以,衛氣的運行,在一晝夜之間循行全身五十周次,白晝循行于陽分二十五周,黑夜循行于陰分二十五周,夜間環行於五臟之間。

  所以,平明的時候,夜分結束,衛氣就從目中浮出。眼睛張開,衛氣就上行於頭,沿項部下行足太陽經,再循背部向下,到達足小指外側尖端。它的分支,從目外眥別出,向下沿著手太陽經,下行到手小指外側尖端。另有分支,也從目外眥而出,沿足少陽經下行,流注於足小指與足無名指之間。又有分支,循手少陽經,下行至手小指間。其中別而向上的,則行至耳前,合於頷部的經脈,注入足陽明經,下行至足背之上,入於足中指之間。它的又一分支,從耳下沿著手陽明經,進入手大指之間,再入掌中。衛氣行至足部,進入足心,從足內踝出而行于陰分,然後再向上會合於目。這就是衛氣在白天沿著陽分循行一周的情況。

  所以,太陽運行一個星宿,衛氣就在人體內運行一又十分之八周;太陽運行二宿,衛氣就在人體內運行三又十分之六周;太陽運行三宿,衛氣就在人體內運行五又十分之四周;太陽運行四宿,衛氣就在人體內運行七又十分之二周;太陽運行五宿,衛氣就在人體內運行九周;太陽運行六宿,衛氣就在人體內運行十又十分之八周;太陽運行七宿,衛氣就在人體內運行十二又十分之六周;太陽運行十四宿,衛氣就在人體內運行二十五周而又有餘數十分之二周。衛氣白天在陽分行盡二十五周,入夜後便在陰分運行。衛氣開始進入陰分,通常是從足少陰經傳注到腎臟,由腎傳注到心臟,由心傳注到肺臟,由肺傳注到肝臟,由肝傳注到脾臟,由脾又傳注到腎而為一周。

  所以太陽夜行一宿,衛氣就在人的五臟間運行一又十分之八周,也和白天在陽分運行一樣,一夜共運行二十五周,而後重又會合於目。衛氣晝行陽分,夜行陰分,一晝一夜共有餘數十分之二周身和十分之二周臟。因此,人臥起的時間有時早些,有時晚些,那是由於衛氣白天行過二十五周、夜間行過二十五周之後,都還有未盡的餘數的緣故。

  ***[1]分有多少:因為白天和夜晚的長短隨著季節的改變而改變,所以白天的陽和夜晚的陰並不是平分的,經常是各有多少不同,故稱分有多少。

  ***[2]各有分理:指春夏秋冬四季的晝夜陰陽之分各有一定的規律。

  ***[3]失時反候者:失時:指沒有掌握住氣機運行的時機;反候,指沒有候氣,與氣機運行規律不相合。

  ***[4]候氣而刺之:這是《內經》因時制宜思想的具體體現,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黃帝問:衛氣在人體內,上下往來運行,沒有停止的時候,怎樣候察其氣行情況而進行針刺呢?

  伯高說:以春分、秋分及夏至、冬至這四天為分界緣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之內,晝與夜的時數有多有少,有長有短,其多少長短的變化有一定規律。晝與夜的分界,通常以平旦寅時為標準,夜盡而晝始。一晝一夜,漏壺水下一百刻,二十五刻是半個白晝的度數,經常如此不已,日入則白晝終止。依隨白晝的長短不同,分別取作標準,以候察氣行陰陽的情況,而後刺治。如能謹慎地候察其氣行時機而加以針刺,則疾病的痊癒可以指日而待;如果失掉了氣行時機而且違背了歲氣運行規律,就會各種疾病都難以治癒。所以說,針刺實症,要在其氣來至之時刺而瀉之;針刺虛症,要在其氣離去之時刺而補之。這就是說,要候察氣的盛衰虛實而後加以針刺。所以,謹慎候察氣的所在而進行刺治,這就叫做逢時。病在三陽經的,一定要候伺其氣在陽分的時候刺治;病在三陰經的,一定要候伺其氣在陰分的時候刺治。

  ***[1]回行一舍,水下三刻與七分刻之四:因為從星宿角度上說,一天等於二十八舍。而從刻度上說,一天等於一百刻。若將星宿所表現的時刻與刻度所表現的時刻互相換算。

  ***[2]紛紛紛紛:形容繁多而不雜亂。(盼:ba,音巴,整齊。)(盼紛,紛繁)


  漏壺水下一刻,衛氣在手足太陽經;漏水下二刻,衛氣在手足少陽經;漏水下三刻,衛氣在手足陽明經;漏水下四刻,衛氣在陰分。漏水下五刻,衛氣又出而入于陽分,在手足太陽經;漏水下六刻,衛氣在手足少陽經,漏水下七刻,衛氣在手足陽明經,漏水下八刻,衛氣在陰分。漏水下九刻,衛氣在手足太陽經;漏水下十刻,衛氣在手足少陽經;漏水下十一刻,衛氣在手足陽明經;漏水下十二刻,衛氣在陰分。漏水下十三刻,衛氣在手足太陽經;漏水下十四刻,衛氣在手足少陽經;漏水下十五刻,衛氣在手足陽明經;漏水下十六刻,衛氣在陰分。漏水下十七刻,衛氣在手足太陽經;漏水下十八刻,衛氣在手足少陽經;漏水下十九刻,衛氣在手足陽明經;漏水下二十刻,衛氣在陰分。漏水下二十一刻,衛氣在手足太陽經;漏水下二十二刻,衛氣在手足少陽經,漏水下二十三刻,衛氣在手足陽明經;漏水下二十四刻,衛氣在陰分。當漏水下到二十五刻的時候,衛氣又在手足太陽經。這就是衛氣在半個白晝內運行的度數。太陽從房宿運行到畢宿,曆行了一十四宿,漏水下五十刻,這是太陽運行半日的時間;從昴宿運行到心宿,也是十四宿,漏水下五十刻,前後合在一起,就是太陽周曆二十八宿、亦即一晝夜的時間。太陽運行一宿,漏水下三又七分之四刻。

  《大要》說:通常是每當太陽行至一個星宿時,衛氣就正運行於手足太陽經。所以,太陽每運行一個星宿區間,衛氣就運行了太陽經、少陽經、陽明經三個陽經與陰分。衛氣就是經常這樣地運行不止,與天地同其綱紀,紛紛繁繁,終而複始,一晝一夜之間。漏水下百刻,而衛氣在人體內運行五十周次的事也就完成了。